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A.诓(kuānɡ)骗 虬(qiú)枝 ..B. 脱臼(jiù) 舀(yǎo)水 ..
邮戳(chuō) .舐(shì)干净 .
战战兢兢(jīnɡ) ..冥(mín)思苦想 .
涸(hé)辙之鲋 .
坦荡如砥(dǐ)
C.谄(chǎn)媚 咫(zhǐ)尺 校(xiào)定 ...D. 秀颀(qí) .
仆役(yǜ) .
悖(bó)谬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
A.皲裂 熟稔 揠苗助长 死心榻地 B.无稽 惋惜 恹恹欲睡 锲而不舍 C.附和 韶华 不屑置辨 无边无垠 D.乖觉 禀赋 未雨绸缪 不可思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B.李老师表扬张明作文写得新颖,他谦虚的说:“我只是妙手偶得罢了。” ....C.这小姑娘温文尔雅,大家都很喜欢她。 ....
D.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B.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在中小学落实写字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6.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揖是我国古人常见的行礼方式。 B.刎颈之交指情趣一致十分要好的朋友。 C.我们经常在腊月挂香袋。 D.孩提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7.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白杨礼赞》茅盾) (2) ,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苏轼) (3)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杜牧)
(4)李商隐《无题》中表达奉献精神的名句是: , 。 (5)晏殊《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的是: , 。
二、阅读(共50分) (一)走近诗佛王维(5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2分)
9.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3分)
(二)欣赏庄子风范(13分) 庄子钓于濮(pú)水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
④
①
②
③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⑤
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yè)尾于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节选)》
【注解】①水名,在今河南濮阳。②大夫:古职官名。③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
的政务。累:使……劳累。④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⑤曳:拖。涂:泥。
10.词语解释。(2分)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 (2)庄子持竿不顾( ) ..11.句子翻译。(4分) (1)愿以境内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关于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洁。
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
C.庄子的行为是荒唐的,偏激的。
D.庄子是一个其貌不扬但有大智慧、强内力、且能与时俱进的人。
13.【积累链接】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秋水》,还学习了《列子》中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 》,还学习了《韩非子》中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我们现在运用的很多成语都于古文,请你写出三个成语(源自这三篇课
文): , , 。(5分,每空1分) (三)感悟企慕情境(12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
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
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①;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注:①企慕:仰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