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1:18: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的情况下,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问题再次引发讨论高潮。危机背景下非常规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是必然的,只是时机、节奏和力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对退出的时机与路径,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等进行了述评,并对全球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得出几点主要结论及对中国的启示:当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不宜全面退出;经济刺激计划要分阶段退出,兼顾市场反应等。

关键词: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国际比较;启示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散去,各国经济也先后出现好转,以中国、印度、巴西为标志的新兴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毋庸置疑,发达经济体也逐渐步入复苏通道。2010年2月18日,美联储突然宣布提高贴现率25个基点,此举让全球投资者终于明白,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市场投资者一方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信心增强,另一方面也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进程表示担心,这也成为各国政府迟迟不能实施经济刺激计划退出决策的原因。目前,世界经济处于触底恢复阶段,各国政府采取经济刺激措施还是紧缩货币政策,应视各国经济需求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本文在回顾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财政、货币退出政策进行述评。

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国际比较

没有哪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引发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历史上也没有一个时期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各国实施如此大规模的救助政策。在经济刺激计划退出问题被激烈讨论的情况下,冷静回顾一下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究竟采取了哪些救助政策和措施。

(一)美国的救助政策

1 财政政策 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开来后,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直接对经济做一些积极的干预,包括向金融机构注资,退税减税以减少企业压力,直接对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对私人企业提供担保等,以期遏制经济陷入衰退的步伐。

(1)向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注入资金。2007年9月初,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巨擘,同时提供850亿美元贷款,帮助美国国际集团摆脱困境;当年10月份,美国政府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用于购买低流动性抵押贷款或问题资产;11月10日,再次将救助额度增加1500亿美元;2008年10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了总额高达2500亿美元的银行业注资计划,半数用于对美国九大银行优先股的购买。此外,由于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分别收购了美联银行和美林公司,政府再向这两家银行分别注资50亿美元。

(2)退税减税计划。2008年2月7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约168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同时减少企业的压力;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2860亿美元用于减税,占方案总额

约1/3。根据权威统计,截至2009年8月,美国政府仅仅在中低人群工资收入的退税方面,总共就会达到140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一年GDP的1%。

(3)增加政府支出。除了以上两项典型的财政政策外,美国政府还积极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刺激经济政策,并提议由政府提供不定量巨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失业补助等各方面的救济。

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使用的更加频繁的政策工具,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还包括一些创新型的货币工具。

(1)降息。降息是美政府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手段。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决定降息0.5个百分点,由5.25%下降至4.75%,从此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截至2008年年底,美国将利率水平已下调至0~0.25%区间,这是该利率自1990年被美联储正式开始运用以来的最低水平,迄今为止,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不变。

(2)购买债券以及推出新型金融衍生品。2008年12月,美联储创立了短期贷款拍卖机制,为商业银行提供从央行获得短期贷款的新途径,目前已通过6次拍卖活动,共向金融机构提供了1600亿美元资金。其次,设立国债招标拍卖机制,为投资公司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融资提供平台。最后,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购买商业票据,改善短期债券市场流动性状况。

(二)欧盟的救助政策

欧盟各国是最早受到美国金融危机波及的国家和地区,也是最早联合救助全球金融危机的地区。由于金融业发展程度较高,与美国经济政治联系紧密,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欧盟各国通过联合救助美国金融市场希冀将危害降到最小。

1 英国 英国是除美国以外遭受金融危机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基于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英国政府紧随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以刺激其经济复苏。

(1)扩大政府支出。2008年10月8日,英国政府提出了总额为5000亿英镑的第一轮金融救助方案,以应对日益恶化的全球金融危机;同年11月25日,为刺激停滞不前的国内经济,英国政府再次实施了一项总额超过200亿英镑的财政刺激计划;12月19日,英国政府提出了第二轮金融救助计划,设立500亿英镑的基金用于购买银行优质债券,同时为银行存在的风险资产和债务提供担保。这给当时萎靡不振的经济以明显的刺激。

(2)降息、购买金融资产。2008年11月和12月英格兰银行连续大幅降息,基准利率被调为2%。进入2009年,降息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9年3月5日,英国央行决定将其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0.5%,成为1694年央行创立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不断地利用各种货币手段增加货币供给量。常规来说,英国的基准利率已经没有多少下调空间了。 2 法国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法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10月20日,法国政府提出了总额为105亿欧元的第一轮金融救援计划,以国家参股公司的形式来救援濒临破产的银行;同时法国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筹资20亿欧元,动用国家资金为10万个就业岗位提供保障;此后,推出了总计为36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其中3200亿欧元用来作为银行借贷担保,400亿欧元作为资本金向银行注资之用;2008年12月4日,法国总统宣布了一项总额达26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救助危机行业及企业。此外,政府还实施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包括成立战略投资基金,加大直接投资力度,加强对银行贷款的监管和税收减免等。

3 德国 自英法两国先后推出财政刺激政策以来,经济实力较强的德国并没有实施特别的经济刺激举措,相反,德国政府期待着经济实体自行恢复。但随着经济逐渐陷入衰退,为促进经济发展,2008年10月28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德国政府出资5000亿欧元救助金融

机构的计划,以缓解德国的信贷紧缩局面,这是德国二战以来推出的最大的救市行动;2008年12月4日,德国政府宣布了总额达32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希望可以刺激工业投资以增加100万个工作岗位,带动经济增长;2009年2月20日,德国立法机构通过了联邦政府总额高达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减税。

就自身问题来看,欧盟各国经济发展比较稳定,金融业体系发展和国民心态较为成熟,投资机会少,市场经济体系、财政和外汇制度健全,风险隐患较少,各国联合抗风险能力较强,欧盟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互救下的自我救治。

(三)日本的救助政策

1 财政政策 2007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一项涉及2150亿日元的刺激措施,包括向寒冷地区的家庭提供取暖油补贴,并向中小型企业实施财政援助;2008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总额达26.9万亿日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旨在扩大国内需求、改变脆弱的发展模式,随后该方案的规模扩大至40万亿日元;2009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执政党就一项新财政刺激计划达成一致,该计划包括约15万亿日元的开支,又起草了规模达10万亿日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从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日本共出台了4个经济刺激方案,规划支出范围达75万亿日元。

2 货币政策 日本金融业并没有受大的影响,但为了配合其他发达国家的救市方案,2008年9月16日,日本银行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提供2.5万亿日元的流动性支持,主要用于缓解地方银行等资金供应者的压力。2009年1月15日,日本银行宣告准备购买27J亿日元商业票据(日本票据市场规模为14万亿,此次购买占14%)。2008年12月19日,日本央行将隔夜无担保拆借利率从0.3%降至0.1%,成为最新一个降息至接近零水平的央行,且至今仍维持在这个水平。

尽管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避免经济持续恶化,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如何实现内需和外需的平衡、增强抗击经济危机的能力仍然是日本的一项重要课题。

(四)中国的救助政策

1 财政政策 中国财政刺激政策的侧重点是通过退税刺激出口,减税刺激投资,补贴刺激消费。

刺激出口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2008年11月12日中央政府宣布提高3770类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一周后纺织品也加入到退税率上调的行列,不断上调的出口退税率极大减轻了出口企业的压力,有力地恢复了出口企业的信心。

2008年下半年,财政部提议今后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推进税制改革,用减税、退税或抵免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并于2008年底提交了保底1500亿的增值税减税计划;与减税措施相配合,2008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10项措施,并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用于基础设施和灾后重建等。

同时,为了提高居民信心和消费水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补贴和消费优惠政策,如“家电、汽车下乡”等。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扶持其发展,中央财政部下达了10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

2 货币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货币政策方向被迫迅速由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减少企业投资成本,增强消费者信心。2008年9月16日,央行同时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打开了中国央行降息的通道。2008年12月23日,再次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2008年12月25日,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

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08年9月份以来百日内连续第五次降低利率、第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继10月8日宣布双率下调后第三次双率同时下调。由此可以看出央行全力刺激经济增长的决心。至此,下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5.5%;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2.25%,仅高于2002年2月的1.98%,为历史次低水平;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5.31%,与2002年2月的历史最低水平持平。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信贷投放增长异常迅猛,仅2009年的信贷投放就高达9.56万亿元。这些政策对我国经济进入上行轨道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政策的国内外综述

非常时期的刺激计划终究要退出,至于退出时机,退出路径等,却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以期安全退出经济刺激计划。

(一)美国退出政策综述

1 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时机的选择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时机尚未成熟,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美国经济刺激政策不宜迅速退出的原因。美联储副主席科恩(2009)认为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将取决于经济预期,取决于经济复苏状况及通货膨胀前景。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美联储着手收紧货币政策之际,某些经济领域仍可能处于疲软状态。克里斯蒂娜’罗默(2009)持相同的观点,她表示经济复苏的速度对何时解除财政刺激政策和其他救助措施至关重要,美国经济虽然近期出现积极迹象,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当前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退出经济刺激计划有可能使刚刚出现的复苏萌芽夭折。卡多·巴别埃里(2009)从全球政策博弈的角度提出美国的政策调整时机需谨慎。他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一些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经济体已经开始把政策重点转向预防通胀风险,但各国政策调整的不同步趋势,将对各经济体的汇率、资产价格和外贸等产生影响,进而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变数。考虑到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特殊角色,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2010)建议美国政府应在银行偿还所获得的援助资金后再考虑采取“退出”政策,因为过早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会让银行在借贷方面变得更加谨慎,对美国经济的复苏非常不利。

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恢复,众多学者的态度也愈发乐观。詹姆斯-布拉德(2010)直接明确指出了美联储采取紧缩性政策的时间表。他认为,若事态发展良好,美联储会在2010年下半年出售部分资产,以削减不断膨胀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进而避免通胀。但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预计美联储真正采取加息要等到2012年,但之前可通过利用一些较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抑制通胀。迈克尔·波尔多和约翰·兰登巷(2010)。同样推断了美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他们总结了当前经济周期下美国经济战后的恢复时间表,并指出,若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的失业率达到高峰,则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间是2010年上半年;若失业率居高不下,则美联储会进一步拉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区间。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美国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时机选择问题,与国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美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内需和外需的支撑,朱庆(2009)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指出,只有在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改善,内外部需求不断增强,经济数据连续两三个季度转好的情况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具体方案才能得以执行。在讨论美国宽松政策退出之前,刘斌(2009)特别强调了不能将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战略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等同起来,

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e9ll28jy902tjb2ir6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