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自测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2.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 知州 B. 通判 C. 转运使 D. 宰相
3.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
A. 禁军 B. 节度使 C. 通判 D. 转运使
4.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 南宋与金 B. 北宋与辽 C. 北宋与西夏 D. 西夏与辽
5.标志着北宋灭亡的事件称为( )
A. 檀渊之盟 B. 靖康之变 C. 安史之乱 D. 陈桥兵变
6.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南宋定都临安
C. 宋金达成和议 B. 宋军收复建康
D. 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7.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辽 D. 南宋与金
8.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 赵高 B. 李林甫 C. 秦桧 D. 贾似道
9.南宋时,有位商人来都城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 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 午餐吃的是稻米等粮食 C. 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 晚上到东京夜市去看看
10.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说:“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宋朝。”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宋朝(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强大统一 ③科技领先世界 ④社会生活气象万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
A.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 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B. 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D. 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2.2009年12月29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雪雕制作现场,已完成大型的成吉思汗雪雕正在翘首凝望。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统一六国 B. 建立元朝 C. 统一蒙古 D. 建立明朝
13.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C. 赵构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D. 赵构和忽必烈
14.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中书省 C. 行省制 D. 尚书省
15.元朝时,现在的北京人归哪个行政区管辖?( )
A. 尚书省 B. 辽阳行省 C. 澎湖巡检司 D. 中书省
16.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她是( )
A. 武则天 B. 李清照 C. 王昭君 D. 曹雪芹
17.《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巨著,它因宋神宗对它的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主持编写此书的是( )
A. 司马迁 B. 司马炎 C. 司马光 D. 司马睿
18.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南朝 B. 宋朝 C. 唐朝 D. 隋朝
19.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社会动乱,战争频烦 C. 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B. 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D. 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2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 造纸术的改进
二、问答题
B. 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D. 书籍销售的扩大
21.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如图所示
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品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尤以为怪,……之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2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是谁。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为周。她是 ______ 。
南宋大臣 ______ 坚持抗元,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唐朝著名僧人,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他是 ______ 。 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深受人们爱戴。他是 ______ 。
宋代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是 ______ 。 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的“一代天骄”是 ______ 。
三、综合探究题
23.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我国古代哪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创立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一例宋代的科技发明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材料四:“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4)中华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请你写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名称一个。
材料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5)材料五反映了元朝的疆域辽阔,对此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什么制度来管理全国?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在西南、东南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