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C 5.B 6.A
7.C 8.D 9.B 10.A 11.D 12.B
13.D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CD 3.BCD 4.AC 5.ABCD
6.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三、简答题
1.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必要性。
(1)从国内看,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答: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很多有利条件。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2)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3)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3.答: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3)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4.答: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1)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权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3)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4)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5.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2)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3)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4)我党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6.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而长期奋斗。
7.答:(1)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只有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具体的措施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8.答:(1)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