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
拟试卷(四)
语 文 模 拟 试 卷(四) 题 号 得分 一 (一) 二 (二) (三) 三 总 分 考试时刻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友爱的九年级同学,这段时刻以来,你的许多方面在学校里得到了进展,请你将自己的 收成,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你会惊奇地发觉自己专门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专门,想象丰富……提起笔,行动起来吧,把你学习得到的欢乐也传给老师……让我们一同分享学习的欢乐吧!
得分 评卷人
积存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咨询题。(3分)
历史将铭记这一刻:2008年8月8日晚8时, 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郑重开幕。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千年民族妄图的殷切期望,千百万人的关注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一下子huì聚成为了只有百日的期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中华民族的伟大滕飞不再是妄图,让五环旗飘扬在北京的上空。
(1)按照拼音写汉字: 聚 (1分)
(2)选文中有一个错不字,找出并请改正: 改为 (1分)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成语,让句子完整连贯。 (1分)
2.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②红银对比的色彩包蕴醒目的视觉成效,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③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刻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文化。 (1)第 句有语病,病处修改:
(2)第 句有语病,病处修改:
3.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庄子,名周,战国后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无题》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不忍分不、分不后彼此想念的心情。 C.句子按照功用可分为感叹句、祈使句、疑咨询句和陈述句。 D.《钢铁是如何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走近名著。(2分)
我国名著和神话传奇中的经典故事专门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按照下边的俗语按要求答题。
①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②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请选取其中一句俗语,讲出它的出处和那个人物有关的另一个情节: 出处:
情节:
5.诗文默写(12分)
(1) ,一览众山小。 (2)得道者多助, 。
(3)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4)《使至塞上》中对奇特壮阔的塞外大漠风光进行描写的千古佳句是 :
“ , 。”
(5)闻道百, , 。
(6)商女不知亡国专门, 。 (7) “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表达了诗人的深深想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 ”想象奇特,给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6.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个是( )。(2分)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前四句写日落前景象,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一死报效朝廷。 B.这首诗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胭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描画悲壮的战争风云。
C.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点藩镇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困难性,高度颂扬了军官将士们坚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D.诗中只写了三个画面,先写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接着写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最后写中夜,写出唐军出其不意的突击敌人,反映了战争的困难性。
7.口语交际及互动。(2分)
市政建设部门要在一古镇修建一家豪华宾馆,欲将一处古代民居拆除。市民们闻讯后,纷纷要求政府修改方案,保留这一古迹,他们举荐了三位
代表去反映情形。这三位代表是:土生土长的王大爷,建筑学家李教授和历史学家周教授。请按照他们不同的身份,各拟一句话,表明反对的理由。
(1)王大爷:
(2)李教授:
(3)周教授:
8.综合实践及探究。(5分)
今年5月30日,某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主动参与这项活动。
(1)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所搜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1分)
(2)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2分) ①不文明现象:
②整改措施:
(3)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如果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话作为开场白(许多于30个字)。(2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明白得。(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6题。(17分)
【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能够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跑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咨询之,则曰:“吾祖死因此,吾父死因此。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