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名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任教学科 主持人姓名 数学 电子邮箱 研究时间 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问题界定(对问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1、加强混合运算及简便方法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加强整式加减的训练。 3、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5、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畏难情绪。 问题解决的设想(包括解决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①研究方法:诸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列举出来,而且进行简单的说明。 ②实施步骤:即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习题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与学生身边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这些问题中的隐含条件,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2、一方面以案例的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跟进行为、策略,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跟踪观察个别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采取有效的互动策略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3、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现状的目的。 4、总结经验,探索出生态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途径、特征以及评价内容。 二、本课题的实施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0月 ) 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并开展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0月 ~2012年11月)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2月) 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归档。 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使用证据(质性的、量化的)分析成效。) 1、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概念。 2、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预期成果(教学反思、精品课例、教育案例或研究小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1、撰写出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 2、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从与相关课本知识有联系的生活问题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并写出心得体会、小报告。 3、课题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1、多开展教师计算教学经验讲座; 2、多进行计算竞赛; 3、提供更好的环境、空间,让学生能够经常进行计算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