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
河 北 大 学 课 程 考 核 试 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 工商 专业(类)
考试科目 统计学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考核类型 考试 考核方式 闭卷 卷别 A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A.工人的年龄 B.工人的工种 C.学生的身高 D.工人的工资
2. 某班四个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1分、71分、95分。这四个数字是 (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
值 D.变量
3.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最大的7个大型集贸市场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4.某连续变量数列如下:40~50 50~60 60~70 70~80 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C.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5.一个组的上、下限之差称为 ( )
A.组中值 B.全距 C.组距 D.组数 6.调查时间是指 ( )
A.调查工作期限 B.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C.调查的开始时间 D.调查资料报送时间
7.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合采用的方法是 (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8.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阶段来说,统计整理主要指 ( ) A.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B.对次级资料的整理
C.对综合资料的整理 D.对分析资料的整理
9.人口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的分布为 ( )
A.钟型分布 B.对称分布 C.J型分布 D.U型分布
10.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总量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11.根据下列变量值3,5,12,10,8,22,计算的中位数为 ( ) A.9 B.10 C.11 D.12
1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13.一组数据有10个变量值,则中位数的位置为 ( )
A.4 B.5 C.5.5 D.6
14.算术平均数为20,变异系数为0.4,则标准差为 ( )
A.0.02 B.4 C.8 D.50
15.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 ( ) A.可加性 B.连续性 C.一致性 D.可比性
16.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 ) A.之积 B.之差 C.之商 D.之和
17.一个全及总体 ( )
A.只能抽取一个样本 B.可以抽取多个样本 C.只能计算一个指标 D.只能抽取一个单位
18.如果两个变量的协方差等于0,则两者的相关关系必定是 (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低度相关 D.不相关
19.重复抽样,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 ( )
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20.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
A.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量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 )( ) ( ) ( ) ( )
A.数量性 B.同质性 C.总体性 D.具体性 E.社会性
2.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 ) ( ) ( )( )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职工的平均工资 D.粮食总产量 E.粮食亩产量
3.普查是一种 ( )( )( )( )( )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连续性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全面调查 E.非全面调查
4.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 )( )( )( )( ) A.钟型分布 B.T型分布 C.U型分布 D.J型分布 E.F形分布
5.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 )( )( )( ) A.人口总数 B.死亡人数 C.出生人数 D.总产值 E.学校数
6.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 )( )( )( )( )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7.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 )( )( )( )( )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8.当现象完全相关时 ( )( )( )( )( )
A.r=0 B.r=-1 C.r=1 D.r=0.5 E.r=-0.5
9.时间数列的变动因素一般有 ( )( )( )( )(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标志变动 D.循环变动 E.不规则变动
10.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 ( ) ( ) ( ) ( ) A.同度量作用 B.联系作用 C.权数作用 D.比较作用 E.平衡作用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统计指标是指反映 的名称及其数值。 2.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保持各组内资料的 和组间资料的 。
3.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 。 4.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左偏的,则算术平均数在中位数的 侧。
5.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 ,标准差为 。
6.抽样推断是建立在 原则基础上的。 7.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8.对于趋势线 ,若已知则等
于 。
四、名词解释 (每个3分,共12分)
1.总体 2.统计分组 3.强度相对指标 4.必要样本容量
五、简答题 (每个6分,共18分)
1.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2.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什么区别? 3.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六、计算题(每个10分,共30分)
1.某企业某年某月职工工资资料如下:
工资分组(元) 职工人数(人) 500以下 10 500——600 20 600——700 50 700——800 15 800以上 5 合计 100 要求计算: (1)职工平均工资; (2)工资的标准差。 2.某企业历年利润资料如下: 年份 利润(万元) 2001 21 2002 23 2003 25 2004 26 2005 28 2006 31 合计 154 要求用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趋势方程,计算2003年的趋势值并预测2008年的利润。
3.某城市某年人口数资料如下:
单位:(万人)
日期 1月1日 3月1日 8月1日 10月1日 12月31日 人口数 142 145 148 150 155 要求计算该城市全年平均人口数。
河北大学课程考核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