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学者是( B ) A.苏格拉底 B.鲍姆嘉登 C.鲍桑葵 D.亚里士多德 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C ) A.伊安篇 B.斐多篇 C.大希庇阿斯篇 D.会饮篇 3.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前提是( A ) A.审美意识 B.艺术美 C.审美理想 D.社会美 4.决定着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A ) A.自然物质层 B.心理意识层 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 5.曾以典型的“有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A ) A.雨果 B.马拉美 C.庞德 D.梅里美 6.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C )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7.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 D )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 8.在生产审美意象的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是( B ) A.情感力 B.想象力 C.意志力 D.灵感力 9.美感的核心是( A ) A.情感 B.意志 C.直觉 D.体验 10.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想象活动的依据是( D ) A.形象的逻辑 B.抽象的逻辑 C.表象的逻辑 D.情感的逻辑 11.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在客观”说的美学家是( A ) A.蔡仪 B.朱光潜 C.李泽厚 D.吕荧
1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孩子看事物,只看到物的形象,而不知其为何物,这属于( B ) A.知觉 B.直觉 C.统觉 D.感觉 13.审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追求的是( D ) A.抽象的理解 B.形象的理解 C.感性的观照 D.形象的观照 14.曾经提出“内在感官”说的美学家是( A )
A.夏夫兹别里和哈奇生B.夏夫兹别里和斯宾塞C.哈奇生和斯宾塞 D.柏格森和夏夫兹别里 15.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 C ) A.毕达哥拉斯 B.朗吉诺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6.“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贯穿以下哪一部作品始终的一条红线?( B ) A.《判断力批判》 B.《论崇高》 C.《伊安篇》 D.《诗学》 17.认为想象的快乐有三种:宏伟、新奇和美的美学家是( A ) A.爱迪生 B.博克 C.贺拉斯 D.黑格尔 18.将崇高区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 B ) A.劳鲍特里 B.康德 C.梅里美 D.雨果 19.崇高与优美之间的关系是( B ) A.对立的 B.并列的 C.递进的 D.同一的 20.18世纪,将文章的风格区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类的是( B )
A.方苞 B.姚鼐 C.刘熙载 D.王夫之 21.优美的基本特征是( C ) A.小巧 B.光滑 C.和谐 D.纤丽 22.艺术品动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 B ) A.物质实在层 B.意象世界层 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 23.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关于悲剧原因的理论是( A ) A.过失说 B.命运说 C.永恒公理说 D.性格缺陷说 24.霍布斯关于喜剧产生原因的学说是( B ) A.“乖讹”说 B.“鄙夷”说 C.“生命的机械化”说 D.“游戏”说 25.将乖讹区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的美学家是( C ) A.休谟 B.柏格森 C.斯宾塞 D.弗洛伊德 26.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将西方现代艺术正在经历的危机称作是( C ) A.审美危机 B.形式危机 C.范式危机 D.范型危机 27.与自然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显明的关系的意象是( D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28.曾坚持认为丑不能进入造型艺术的美学家是( D ) A.雨果 B.席勒 C.拉辛 D.莱辛 29.构成人身上反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是( D ) A.理性 B.非理性 C.意志 D.意向 30.中国美学史上的“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C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CE )
A.情绪 B.意志 C.意向 D.直觉 E.想象 32.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 DE )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 B.数是宇宙的本源 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 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33.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 ACDE )
A.虚拟性 B.理性 C.感性 D.想象性 E.情感性 34.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哪几方面?( ABCDE )
A.艺术敏感 B.艺术感受力 C.艺术想象力 D.艺术技巧 E.灵感 35.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主观”说的美学家是( DE )
A.蔡仪 B.朱光潜 C.李泽厚 D.吕荧 E.高尔太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3分,共14分) 36.游戏说:(1)由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完善的一.种艺术定义。(1分)(2)游戏说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3分)
37.寓教于乐说:(1)是古罗马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1 分)(2)美育应该符合文艺的规律,直接给人以感动。(1 分)(3)文艺的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应该水乳交融、有机统一。(2 分)
38.艺术敏感: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2 分)艺术敏感是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它是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2分)
39.审美意识:(1)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2分) :(2)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等。(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原因。
答:1、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感觉的自由性,是产生美感的重要原因。动物的感觉完全是自然的禀赋,直接与生存目的联系,人的感觉却可以超脱于自然的物质之外,以自由观赏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2、人的感觉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所以能既是认识的器官,又是审美的器官。动物的感觉主要是感性的,人的感觉既是感性的,又有理性协调,超越了动物的感觉,成为产生出美感的感觉。
3、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把错综复杂而又混乱的世界,整合、创造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4、人的感觉还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这就超越了一般动物的感觉能力。 5、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训练和锻炼,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感觉,并且使器官变得灵敏,为人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42.简述喜剧性的笑的特征。
答: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作为审美范畴的笑,应当具有一定社会性意义的心理内容,能够对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笑的情感必须与理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喜剧性对象必须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笨拙和乖讹又无伤大雅。
3、笑要有共鸣。笑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面产生的,有些喜剧、笑话,对于特定社会的人好笑,翻译给另一个社会的人看,不一定好笑。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与联系。 答:(1) 联系:意境和意象都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都具有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特征。 (2)区别:
①意象主要指审美的广度,意境主要指审美的深度。
②意象具有形而下的特征,以个别、特殊为表现形态;意境具有形而上的特征,指向一般性、普遍性的意义。 ③意象主要属于艺术范畴,意境则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44.论美的问题在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答:(1)立足于人生的相位来揭示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关联,是一个有效的理论视角。 (2)审美人生观的三个方面:人生的意识。人生的反思与反悔。人生的价值。 (3)美和艺术的第二相——“创造相”。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实践活动或人生境遇,是美和美的创造得以显明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处于审美关系 中的美的创造是否充满生机,是否能真正发挥、提高和丰富人的本质力量,人生的境况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规定力量。
(4)在美的问题上以人为本,并融人创造论的做法,具有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