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田水利期末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11:18: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绪论

1、什么是农田水利?

答:水利: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

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

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

总称。 农村水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

措施。

2、存在的问题

答: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灌溉可利用

水量减少;灌溉设施配套差、老化损坏严重。

3、研究对象

答:(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三)调节农田水分的工程措施

第一章灌溉用水量 一、 名词解释

1、吸湿系数:在分子力等作用下,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移动、分子状态的水,称为吸湿水。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一般低于吸湿系数1.5~2.0倍时植物发生永久凋萎。 3、田间持水率: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一般常将田间持水量作为重力水和毛管水以及有效水分和过剩水分的分界线。

4、作物需水量:理论上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

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及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植株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 水田: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旱地: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

5、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

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7、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以上两者的单位:水田可用mm,旱田用m3/亩。1mm= 0.667m3/亩 8、灌水率: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q净。

9、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

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

二、简答

1. 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答: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一般计算时忽略不计

?吸着水:吸湿水和薄膜水。吸湿水:在分子力等作用下,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移

动、分子状态水。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薄膜水:在分子力作用下束缚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移动但不能脱离土粒表面、液态水

膜。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最大分子持水率。

毛管水:毛管力作用下能保持在土壤细小孔隙中的水。按水份供给情况不同,分

悬着毛管水和上升毛管水。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是土壤储水的主要形式。

?重力水:土壤中超过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为重力水。旱地应避免深层渗漏,防止水

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水田保持适宜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会增加根部

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

2.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答:土壤含水率:一定量体积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数量,常以干土重的百分比表示。表

示方法:

质量 –以水分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体积 –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

–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

相对含水率 –以土壤实际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 水层厚度 –将某一土层所含的水量折算成水层厚度,以mm计。 3. 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答:无效水:低于土壤吸着水(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作物不能吸收利用。 ?过剩水: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失。 ?有效水: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

4. 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

答:干旱:农田水分不足(或其他原因引起作物水分失调)。干旱是我国北方农业的主

要灾害。

涝灾:旱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农业减产。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上层滞水,土壤潮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渍

涝灾害是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应对措施:灌溉、排水、控制地下水位

5. 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

答: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一般低于吸湿系数1.5~2.0倍时植物发生永久凋萎。

田间持水率: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

量。一般常将田间持水量作为重力水和毛管水以及有效水分和过剩水分的分界线。 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量是农田作物根系层土壤的含水量下限和上限。据此决定灌水时间和定额。 6. 何谓SPAC?

答:SPAC(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m)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经由土

壤到达植物根系,被根系吸收,通过细胞传输,进入植物茎,由植物木质部分到达

叶片,再由叶片气孔扩散到静空气层,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变换,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互相反馈的连续系统,即SAPC系统。 7.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答: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面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

的现象。占根系吸入水分的99%以上。 ?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蒸腾与蒸发合称腾发,通常也称为作物需水量

8. 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

答: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9.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答: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大气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辐射强度

土壤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

作物条件:作物品种、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生育阶段 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桔杆覆盖、大棚等 灌溉排水措施:滴灌、水稻控灌

10. 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答: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

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溉制度的类型:

?充分灌溉: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制定的灌溉制度。 ?非充分灌溉:缺水地区或时期,水源不足导致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时采取的灌溉制度。

11. 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

答:常用方法: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

?按水量平衡原理制定。

在生产实践中,常把上述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具体做法:根据设计年份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需水要求,参照群众丰产经验和灌溉试验资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拟定作物灌溉制度。 12. 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

答:初步灌水率图的不足:不同时期的灌水率差异较大。若满足最大,则工程规模

及投资大,利用率低;若满足较小者,则容易导致部分时期作物缺水。灌溉需水量不连续,不利于管理,频繁开关闸。 修正原则:

1、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灌水时间。

若必须调整,以前移为主,前后不超过三天(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

2、调整后灌水率图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减少输水损失,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灌水率过小(大)时可以缩短(延长)灌水时间进行调整。 3、消除短期停水

停水时间不少于5-7天。可保留相对长时期停水,进行工程维护保养。 13.掌握作用需水量的意义:

①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

②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时的必备资料,也是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依据。 ③作物需水量在农业用水和国民经济用水中的比例较大。 ④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14.确定作物需水量的注意事项

①作物需水量存在地区差异(空间差异)

②作物需水量随作物不同而不同(作物差异) ③不同的生育阶段其需水量也不同(时间差异) ④充分与非充分灌溉制度对灌溉水量的影响(制度差异) ⑤各年数据不能直接照搬(年际差异) ⑥注意非气象条件的影响(管理、技术等)

第2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一、名词解释

1. 抗旱天数:是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反映了灌溉工程的抗旱能力。

2. 无坝取水: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即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口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形成无坝取水。

3.灌溉水源: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达到利用标准的非常规水的总称。 4.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二、简答

1. 灌溉水源主要有哪些类型?灌溉对水源有何要求? 答:灌溉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 灌溉对水源的要求:

① 对水位和水量的要求

?水位:灌溉要求水源有足够高的水位以便能够自流引水或使壅水高度和提水扬程降低。 ?水量:水源的来水过程应满足灌溉用水过程,以便尽量减小调蓄水量。 ②对水质要求

–泥沙含量

–含盐量 –水温

–有害物质

–病原体和传染病菌

2. 简述灌溉取水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答:(一)无坝引水

适用条件:河流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

(二)有坝取水

适用条件:河道的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略低于渠首的引水要求;或洪水季节流量、水位均能满足要求,但洪、枯季节变化较大,即枯水期水位或流量不满足要求。 (三)蓄水取水

适用条件:当河流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用水过程时,可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调节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以解决来用水之间的矛盾。 主要解决水量在时间上与需水不相匹配。

(四)抽水取水

适用条件:河道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且修建其它取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可在灌区附近的河流岸边修建抽水站。

3、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两种表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灌溉设计标准的两种表示方式: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

搜索更多关于: 农田水利期末复习资料 的文档
农田水利期末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f9b357p5d47ty70k28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