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1、著名。 2、灵异。3、这。4、博学的人。 5、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7、官府的公文。8、使身体劳累。 9、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10、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11、唯独。12、很” 1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4、更加 15、认为。16、少17、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18、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19、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行为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0、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21、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如果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洁,自己是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另外,映衬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这里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课后认真地加以揣摩。22、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刚直不阿,傲然坚贞。 精读精练:1.xīn tái rú dú 2.⑴刘禹锡,梦得,唐朝人 ⑵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 ⑶①有龙则灵;②苔痕上阶绿;③惟吾德馨 ⑷对偶 ⑸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⑴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⑵鸿:大;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⑶素:素朴;金经:佛经 ⑷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⑸名:著名 4.⑴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⑵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⑶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⑷有什么简陋的呢?5.⑴E ⑵A ⑶B ⑷B ⑸A ⑹A ⑺A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B 8.因为一是隐没前半句,语意却在全句;二是作者要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主题阅读:9.说长道短 10.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忘记 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 11.(1)羡慕 (2)如果 12.A 13.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拓展提升: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