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
液体的压强是压强的另一种形式,本节的内容既是对压强知识的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知识的基础和铺垫,同时液体压强又是一节很好的探究课程。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
本节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受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侧壁、底部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式。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通过对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和船闸的认识强化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大量事例引入课题,创造一个物理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流体压强的存在。然后利用已有的固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包括用橡皮
1
膜的形变代表液体压强的存在,用形变的程度代表液体压强的大小等问题,使学生认识体会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特点。然后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本节教学设计安排了“探究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是否存在压强”以及“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等活动,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主动,发挥主体地位,同时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充满成就感。
连通器是静止液体压强规律的具体应用,连通器是一个物理模型,抽象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个过程,使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科学素养。这部分内容教材写得比较简略,但结合提供的图片等,让学生在观察好演示(连通器)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动画分析、推理,弄明白连通器中液体在静止的情况下,液面总保持相平的道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三峡船闸的工作过程,结合教材上提供的船闸的各种数据,让学生对三峡船闸宏伟壮观的气势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开阔眼界,增
2
强民族自豪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2.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
3
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侧面开有小孔的圆柱形容器、压强计、大烧瓶、刻度尺、水和盐水、水槽、连通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导入
演示实验1: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