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
龙素兰
一、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想像的合理性。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出示“琥珀”二字,学生交流对它的了解。(琥珀:古代树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生电。可以做琥珀胶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2出示实物(或图片),学生观察。教师出示有关资料,引导学生默读了解琥珀,从中知道形成化石的基本过程。比如: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生物死后,如果遗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会逐渐渗进生物的遗体。如果水流带进来的矿物质在生物体腐烂之前替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就能成为化石。硬体物质像贝壳、牙齿、骨骼不易腐烂,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植物的叶子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
化而成为化石;蜘蛛、苍蝇等除非特殊条件,不然很难成为化石。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奇异”一词。默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思考:为什么说它是奇异的?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字词的读音,指导朗读没有读好的句段。 3初步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1)简单交流。
(2)默读,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提示:按照时间分成几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成为化石) (3)用简短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三研读理解。
1研读“形成松脂球”部分。
(1)默读,思考:松脂球是如何形成的?然后简单说说。 (1)指名读,思并讨论:这部分内容要强调什么?
①作者为什么强调故事发生在夏天这个季节?(天热,松树才能滴下松脂油)
②作者根据什么推想故事发生在松林里?(因为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
③小结:作者的推测都是有根据的。 (3)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读文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重点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
“热辣辣”一词写得好,写出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然后改写句子再次体会形成松脂的条件: 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是因为?? 2研读埋入泥沙成为化石部分。
(1)默读,思考:形成化石,该具有哪些条件?(漫长的岁月、埋入泥沙)
(2)练读,了解琥珀化石的形成经历了陆沉海漫的巨大变化和漫长历程。 四总结体会。
1朗读全文,思考,说说: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2小结:这篇课文,由现在推测过去,由已知推测未知,虽是一万年前的故事,读来却那样真实可信。这是因为作者柏吉尔自身就是德国的一位科学家,他熟知化石的形成的基本规律、条件、知识。 五作业。 1比较,组词。 响()渗()稠()测()挣() 晌()惨()绸()侧()睁() 2《阅读新体验》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