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活动:三到六个人一组,围成一个小圆圈,每人伸出右腿,和另一人右腿交叉勾在一起,边读童谣边做游戏,然后,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四、编童谣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简短的童谣。让学生了解童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时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 学生分组讨论,创编、表演。 五、小结
有趣的童谣还可以用乐器为它伴奏,请同学们找一找什么东西可以象打击乐器一样发出好听的声音,下节课带来我们一起制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自制打击乐器 2.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重点: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制作打击乐器材料: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铁棍、铁丝、啤酒瓶、吸管、易拉罐、小药瓶、小石子、小木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出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用乐器为《小老鼠上灯台》伴奏。 二、自制打击乐器 1.介绍乐器及制作方法。 部分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 2.现场制作打击乐器。
分组活动: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制作,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多又好。 3.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制乐器在“骨碌碌碌”的地方演奏。
2012—2013 21
三、学习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1.拍手并按节奏朗读歌词。 2.用乐器伴奏读歌词。 3.学唱歌曲 随音乐轻声哼唱。 四、表演
1.分句启发学生创编动作。 2.随音乐表演。 3.加打击乐器伴奏表演。 五、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打击乐器可用的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 2.歌曲:《打花巴掌》。 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 教学重点:
1.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各种儿歌、诗歌、小故事伴奏。 2.学唱歌曲《打花巴掌》,并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随琴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二、《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 1.讨论:打击乐器都可以为什么伴奏?
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如背诗、说儿歌、讲小故事、说绕口令等,其他组员伴奏。 三、学习歌曲《打花巴掌》 导入:师生同做拍手游戏。
1.录音范唱,引出歌曲题目:歌中把拍手游戏又叫做“打花巴掌”。 2.师生一起拍手读童谣
3.随录音两人一组拍手读童谣,歌曲中演唱的部分认真听。 4.学唱童谣,听录音,说说歌中小朋友到山上都采到了哪些花。
完整读童谣——随音乐拍手轻声哼唱——带领学生用读和唱的方法表现歌曲。 四、歌表演
1.创编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创编动作(读的时候拍手,唱的时候跳舞) 2.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22
五、创编歌词
师师范引导,将歌曲中拍手部分改词创编读出来。 分组表演自创的童谣。 六、课堂小结
师:童谣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口说出的小歌谣,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童谣,下一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说唱会,比比谁会说、唱的童谣最多。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重点:
做各种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竞赛,比一比谁知道的童谣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苹果卡片、手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童谣说唱会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 二、童谣说唱会 1.游戏:丢手绢
在“丢手绢”的游戏中,被追到的同学为大家表演童谣,表现好的由老师发给一个“苹果”放进本组的“苹果筐”中(黑板画出),不会的同学可以到苹果树上取下一张写有童谣的苹果卡片,为大家朗读,可以过关。没有过关的同学被淘汰出局,回到座位休息。 2.游戏:击鼓传花
学生在座位坐好,师击鼓,“花”传到谁的手里鼓声停了,谁就要为大家表演一个童谣,不能重复说过的。
1. 游戏:摘果子比赛
分组,各组到苹果树上摘下一个果子,根据童谣,小组讨论设计各种方法表演童谣。 两组同时进行,评出优胜组,可以把苹果放到本组的果筐中,没有获胜的则要为大家唱一首本单元的童谣。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特别大,知道了好多有意思的童谣,增长了不少知识,祝贺你们!取得胜利的组,你们是不是应该把你们的成果分给另外一个组,让他们也和你们共同分享喜悦呢?
2012—2013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