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在分子生物
学领域内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2.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3. 1997 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羊“多利”,这是人类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
胞克隆动物的重大突破。
4. 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5.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
和记录。随着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发展和相互渗透,实验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6.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7.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将
生命科学研究引入到分子水平的新阶段
8. 生物体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9. 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10. 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11. 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含5个碳原子的单糖,也称戊糖,是构成核
酸的重要成分。 12. 双糖是指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
糖,它们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
13. 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
14. 淀粉是缩合成不溶于水的颗粒状淀粉储存在叶绿体、块根、块茎、种子中。
15. 糖原(hepatin)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人体中肝糖原和血糖(血液中的葡萄
糖)的合成和分解是动态平衡的。 16. 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成分
17.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或其它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18. 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胆固醇分布在脑及神经组织中,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
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19. 20 种氨基酸以不同的数目、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排列顺序组合成不同的肽链。自然状态下的肽链不是直线结构,而是发生折叠或螺旋,构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20. 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可在碱性溶液中与Cu2+ 形成紫红色络合
物,即双缩脲反应。此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该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 21.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都是由核苷酸分子组成。每一个
核苷酸又是由一个磷酸、一个五碳糖、一个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 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 的五碳糖是核糖。
22. 维生素按溶解特性,可以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23. 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肪,不溶解于水,其吸收与脂肪的存在有关,被吸收后可在体
内储存。水溶性维生素溶解于水而不溶解于脂肪,吸收后在人体内储存很少,过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多由尿排出体外。 24. 细胞膜又称质膜,它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细胞内
部环境,并且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依靠细胞膜,完成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5.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膜的外侧有少量多糖。
26. 由于细胞膜含有大量的脂质,所以脂溶性的物质比较容易通过细胞膜。O2、CO2等小分子
也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这种运输方式叫做自由扩散。 27. 由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协助扩散的运输速度有一个饱和值。 28. 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帮助并且消耗能量输送特定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方式称为主
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活细胞的主要方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的细胞中,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性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9. 胞吞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半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0. 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合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
膜。
31. 细胞液内含有很多溶解于水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
32. 细胞膜上有各种各样的受体,可接受不同的信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33. 细胞核具有双层膜
34. 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35. 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36. 用苏木精、洋红等碱性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细胞核内的细丝状物质可被染上较
深的颜色,称为染色质,它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37. 溶酶体:由膜围成的小球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消化进入细胞内的异物及衰老无用
的细胞器碎片 38. 内质网:由彼此相通的网状膜系统组成,将细胞分成许多小空间,并与蛋白质的加工、
运输以及脂质代谢有关
39. 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互相垂直排列而成,与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 40. 高尔基体:由数层扁平囊和泡状结构组成,常与内质网密切联系,起储存、加工和转运
物质的作用 41. 线粒体:由双层膜包被,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
场所
42. 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组成,对维持细胞的形状、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重要作用 43. 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有基粒,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4. 核糖体:由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微小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5.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及叶绿体等结构
46. 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即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集中在细胞
的中央,我们将这个区域称为拟核。原核细胞除了有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细胞器。主要有细菌、蓝藻、颤藻等 47.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
或RNA
48.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
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49. 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50. 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并在其中繁殖
51.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2. 酶的特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
53.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腺苷三磷酸),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54. ADP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55.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膜上,类囊体结构使受光面积大大增加 56. 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可用纸层析方法将它们分离显示
57. 一类是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呈蓝绿色)和叶绿素b(呈黄绿色);另一类是类胡萝
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和叶黄素(呈黄色)。这些色素具有选择吸收光谱的特性。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58. 光合作用形成的糖,大部分从叶绿体运输到叶肉细胞中,转变成蔗糖,并运输到植物
体的各个部分;也有一部分在叶绿体中转变成淀粉,因此我们在叶片中能检测出淀粉的存在;还有一部分参与氨基酸、蛋白质、脂质等的合成。 59.
60.
6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光能
CO2+2H2O*———— (CH2O)+H2O+O2*↑
叶绿体
62.有氧呼吸反应式: 酶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能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