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关于对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力和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是矢量 B.因为功有正、负之分,所以功是矢量 C.因为功只有大小而无方向,所以功是标量 D.功的大小由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决定 2. 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下,重力做功的是
A. 杠铃不动 B. 木箱水平运动 C. 人沿雪坡滑下 D. 水桶未被提
起
3.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P?W,汽车发动机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tB.根据P?Fv,汽车牵引力增大,发动机功率一定增大 C.根据P?Fv,汽车的速度增大,发动机功率一定增大
D.根据P?Fv,汽车以额定功率工作时,速度增大,牵引力一定变小
4. 某质量为60kg的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用100s时间跑上20m高的楼,则他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A.120W B.6W C.12W D.0.6W
5. 一个小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是 A.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大 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
6. 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高h,质量为m的小球离地面高H,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的重力势能为
A.mgh B.mgH C.mg(H-h) D.mg(H+h)
7. 一颗质量为40g的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100m/s。子弹的动能为 A.2.0×102J B.2.0×103J C.4.0×102J D.2.0×106J
8. 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可以为负值
B.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速度变化时,动能也一定变化 C.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描述物体的动能时,其实也是需要选择参考系的,一般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9. 下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落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 C.集装箱被加速起吊
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减速运动
10. 将一辆小车分别放在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上,施加相同的水平拉力,发生相的位移。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多少,可知 A.在光滑水平面上较多 B.在粗糙水平面上较多 C.一样多
D.小车运动时间未知,无法比较
11. 2012年8月8日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上,刘翔虽然在110米跨栏中意外摔伤,但是他的奥运精神激励了中华儿女。他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右脚迅速跌跌蹬离起跑器,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力。如图所示,假设刘翔的质量为m,在起跑过程中,重心升高h获得的速度为v,克服阻力做功为W阻,则在此过程中
A.刘翔的机械能增加
12mv 2B.刘翔的重力做功为W重=mgh
12mv?mgh 212D.刘翔自身做功为W人?mv?mgh+W阻
2C.刘翔自身做功为W人?12. 如图,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至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b-c的运动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弹簧和地球构成的系统总机械能守恒 B.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先减少后增加 C.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D.到c点时小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二、填空题
13. 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初速度为10m/s,末速度为20m/s时,此过程中合外力对小球所做的总功为 J。
14. 质量为10kg的木块在倾角为37o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前2s内重力做的功为 J;前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 W;2s末重
力的瞬时功率为 W。(sin37o=0.6,cos37o=0.8)
15. 将重为100N的物体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匀速进起10m高,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 J,拉力对物体做功 J,总功为 。若物体以1m/s2的加速度上升10m高,
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 J,拉力对物体做功 J,总功为 J。 三、实验题
16. 如图16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力对静止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
(1)选用同样的橡皮筋,每次在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如果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3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 (2)小车运动中会受到摩擦阻力,在实验中应 ,以消除这种影响.
17. 某学习小组利用自由落下的重锤和电火花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
(1)本实验的原理是:在重锤自由下落的过程中,若忽略阻力的影响,只有 做功,重锤的 能和 能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在某次实验中,他们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纸带上A、B、C、D为相邻计数点,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如图17乙所示.
①若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打印B点时重锤的速度大小为vB= ;
②若打印B点和C点时重锤的速度分别为vB和vC,则验证从B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