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
1.关于人的本质。
答: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1 .人的本质并不是其自然特性,而是它的社会性。因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本质,就是其社会性。人与人之间也有本质区别,这种区别也不在于其自然生理方面的区别,也在于其社会性,即是说,离开了社会关系,不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人。
2 .人的本质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因为现实的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是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生产劳动。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家庭、阶级、国家等复杂的关系。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就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人的本质就主要表现为阶级本质,而费尔巴哈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去抽象考察人的理智、意志、感情,是无法说明人的本质的。
3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而一定的社会关系都是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形成的。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而决定了社会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不存在费尔巴哈说的永恒的、抽象的、不变的人的本质。
2.为什么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答:1.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2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思想。
3.构成统治阶级的各个人也都具有意识,因而他们也会思维。既然他们作为一个阶级进行统治,并且决定着某一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那么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历史时代的一切领域中也会这样,也就是说,他们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五.论述。
恩格斯“两种生产”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回答要点:
1.哪两种生产及其辩证关系。
一是指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 二是指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两种生产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生产的数量、速度和质量;另一方面,人口生产的速度、数量、质量及构成状况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2.两种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作用,而人口生产对社会的发展是次要的因素,但人口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构成状况对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变化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主体是人,没有人的生产和再生产,即种的繁衍,那么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无从谈起,人类社会也就不可能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当然,两种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表现和作用又是不同的。 3.现实意义:
两种生产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它告诉我们,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物质财富的总量;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的素质,注意人口科学合理的构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