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
1、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 A、苏轼 B、王昌龄 C、陆游 D、李商隐 2、()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3、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4、《春秋繁露》是()的著作。 A、荀子 B、朱熹 C、董仲舒 D、王阳明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描述的是() A、杜甫 B、李白 C、杜牧 D、李贺
6、清朝的朝冠为礼帽,礼帽又称为“顶子”或称为“顶戴”、“顶戴花翎”。帽子最高处有顶珠。顶珠的质料和颜色的不同,代表了官员的品级的不同,清政府规定一品为()。 A、珊瑚 B、红宝石 C、蓝宝石 D、青金石
7、《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这说明习惯影响人的() A、思维 B、工作效率 C、行为
D、身心健康
8、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故事都表达了人们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其中,故事发生在秦朝的是:() A、牛郎织女 B、孟姜女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白蛇传
9、《峨眉山月歌》这首诗的作者是() A、陆游 B、杨万里 C、李白
10、商代作战的主力是车兵。请问在商代车兵编制中一辆战车上有甲士几人?() A、两人 B、三人 C、四人 D、五人
11、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天工开物》 D、《山海经》
12、“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王位世袭制
13、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作家是() A、周邦彦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姜夔
14、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中,出自《礼记·学记》中的是哪一项?() A、长善救失 B、举一反三 C、因材施教
15、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周朝 D、汉朝
16、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有可能出现在。() A、战国时期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7、“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是()说的。 A、曾子 B、子贡 C、孔子
1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出自《礼记》中的() A、《儒行》 B、《经解》 C、《礼运》 D、《学记》
1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豫”同“欲”
B、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 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号就会成残废人
20、下列诗人中,哪位是女性?() A、李商隐 B、李清照 C、刘禹锡
21、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一门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审言杜甫杜牧
22、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3、“投我以木桃,()。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A、报之以琼琚 B、报之以琼瑶 C、报之以琼玖
24、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5、“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A、下棋 B、战场 C、戏台 D、书籍
26、唐婉的《钗头凤》“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讲的是她和谁的故事?() A、陆游 B、欧阳修 C、辛弃疾 D、王安石
27、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28、“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传说“天鸡”栖息于()山上。 A、天台 B、天姥 C、桃都 D、赤城 29、《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