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德兴铜矿中学简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6:20: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德兴铜矿中学简介

德兴铜矿中学是依托亚洲有色金属第一矿——德兴铜矿而崛起的一所6年一贯制完全中学。学校创办于1966年8月(原称德兴铜矿子弟学校),历经三迁校址,三度整合教育资源,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励精图治,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又遍洒辉煌的历程。2005年10月,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整体划归地方管理,2006年8月德兴市泗洲镇中学并入铜矿中学。2009年6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2009年9月德兴市委、市政府又正式将铜矿中学定级为正科级单位。可以说,建校46年来,经过一代代铜中人努力开拓进取,学校日渐发展壮大,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社会声誉日隆。“铜中”,已成为一块知名的教育品牌。

一、学校的师资与生源情况

铜矿中学拥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富有进取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共185人,其中高级职称109人,占58.9%,中级职称46人,占24.9%。教师中有本科以上学历125人,占67.6%。从教师人员配备的情况看,初中部教师108人,其中女教师较多;高中部教师73人,男教师占多数。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看,35-50岁的教师占据多数,高级职称教师受聘的难度很大。从学科专业方面看,语、数、英教师教师数量较多,师资充裕,而理、化、生、政、史、地等小科目教师数量偏少,所以部分学科存在师资力量不够均衡问题。2010年12月德兴市委公推优选科级干部,选拔学校新任领导干部,给学校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学校设有校长室、党支部、工会、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处、政教处、安综办、教技处、关工委、团委等。

学校分设高中部和初中部,现有在校学生2500余人,教学班级49个,生源以德铜子弟为主。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部分优质生源外流,给学校带来不小的生源压力。

二、学校的设施状况

学校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合理使用上级下拔的教育经费,并积极争取矿里的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今天的铜矿中学,教学设施完备、先进,校园环境和谐、优美,文化气息浓厚。

1、校园设计匠心独运,整体框架结构,校园环境优雅,依山傍水,占地51300平方米,其中建筑总面积20141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余平方米。

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师生餐厅、教师公寓、室内体育馆(内有室内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露天篮球场等,新建的14400平方米塑胶田径场,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锻炼活动。

2、学校现有可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报告厅1个,计算机教室2个,语音室1个,音乐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2个,微机备课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图书馆、生物标本陈列室等设备齐全,学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已然成形,教师办公室、高三年级及部分其他年级教室均安装有空调,切实改善了师生的工作与学习环境。截至2012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学楼内的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投影教学设施。

3、图书馆藏书丰富,现有藏书82200余册,生均29.35册;阅览室订有各种期刊、杂志、报纸等75种,为丰富广大学生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学校也有部分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等)因年代较长久,存在老化现象,且规模偏小,数量不足。

三、学校近年教学成果

四十多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铜矿中学这块教育品牌,可以说,德兴铜矿中学已成为德兴地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2006年,铜矿中学成为“上饶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2009年6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近几年,学校在党建、工会工作乃至德兴市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教研活动中,已多次获得“先进单位”、“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赞扬。今日的铜矿中学已成为一座具有较高办学质量,良好社会声誉的完全中学。

1、中考:我校初中部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初中教学质量始终居于德兴市前列。在2009-2010学年度,2010-2011学年度和2011-2012学年度,已连续三年获得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奖一等奖。仅就2012年而言,我校共有534名同学参加中考,占全市1/5(全市中考人数2662人)。铜矿中学包揽全市中考第一、第二名。全市中考文化总分600分以上总人数30人,铜矿中学20人,占全市2/3。全市中考文化总分前10名铜矿中学占7人,前20名铜矿中学占13人。

2、高考:自1996年以来,铜矿中学高考升学率,二本、一本录取率

均居德兴市第一,在上饶地区乃至全省二类完中里名列前茅,先后有10余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考入十所名校及一本、二本以上的学生近两千人。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年在上饶市60所同级同类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中,德兴铜矿中学排名第一;近三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二本以上录取率从2008年的32.3%,2009年的33.9%, 2010年的45.4%,提高为2011的48.7%。

2012年,我校高三共有352名同学报名参加高考,一本上线42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15人(不含艺术体育生),文理科前10名总人数占德兴市50%(铜矿中学考生数占德兴市1/3),较2011年的40%提高了十个百分点。一本、二本上线率与邻近学校相比保持较大优势。文科与往年相比有长足进步。艺术体育生二本以上文化及专业双过线人数40人,创历史新高。

3、学科竞赛:铜矿中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大力加强科技兴趣小组的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1-2012学年获国家级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省级一等奖1人,二、三等奖6人,地区各级奖项20余人。

4、艺术、体育:铜矿中学每年均举办“五四”文化节和“秋季田径运动会”,建立了篮球、足球、田径、音乐、美术等多个兴趣小组或集训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创设平台。近三年在上饶市、德兴市各项比赛中获得团体各类奖项30余项,个人各类奖项100余项。 四、学校的办学特色

建校以来,铜中人本着积极创新的锐意进取精神,打造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铜矿中学以“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形成了“开明、和谐、创新、进取”的校风,“求真知、做真人”的校训,“志存高远,孜孜不倦”的学风和“德馨、智明、诲恒”的教风。学校坚持从“以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学科德育、以班会和晨会为载体的思想教育、以团队活动为载体的行为教育、以社区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教育”四个方面着手,建构多元化的人文德育体系。每年成功举办五四文体汇演、体育运动会等诸多活动项目,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力求“人人有特长,个个有发展”。 在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文化熏陶下,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脱颖而出,步入高等学府,继而迈向社会。

德兴铜矿中学在求真务实的教育实践中苦心励志,终至成绩斐然,既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也为自身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开拓创新的思想是铜中人坚持不懈的追求,只要我们群策群力,继往开来,必将创造铜矿中学新的辉煌。

附:建校以来历任学校领导情况

校长:

钟锦昌(1966 - 1972) 刘 斌(1973 - 1974) 王云六(1975 - 1978) 叶铭金(1979 - 1980) 张 洪(1981 –1991) 贺贤忠(1991.11 - 1994.07)

徐伟华(1991.11 - 1994.07)(支部书记) 郑 炽(1994.08 - 2005.01)

陈奀禄(1997.01 - 2000.08)(支部书记) 汤春福(2000.09 - 2005.01)(支部书记) 汤春福(2005.02 - 2006.02)(校长、支部书记) 潘琳琳(2006.02 –2011.01) 副校长:

龚天如(1980 - 1982) 周永强(1980 - 1986) 徐伟华(1983 - 1991) 贺贤忠(1983 - 1991) 郑 炽 (1990 - 1993) 汤春福(1994.08 –2000.08) 程孝民(1994.08 - 2005.10)

王文模(1994.05 - 2005.10)(工会主席、校办工厂厂长) 张希鼎(1999.05 - 2005.10) (工会主席) 吴玉水(1999.05 - 2005.10) 文云汉(1999.05 - 2000.08) 潘琳琳(2003.02 - 2005.10) 韩 丰(1999.05 - 2005.10)

(2011.02 - 至今)(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王朝红(2011.02 - 至今)

搜索更多关于: 德兴铜矿中学简介 的文档
德兴铜矿中学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hjqw1ww241symv1jbq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