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人教版
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这篇文章是一篇有关演讲的文章,但作者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演讲的内容上,而是放在了演讲者的形象塑造上。其中作者采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对其外貌,衣饰,语言,神态,动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从而在读者的心目中建立起了游学问,有文才的先生形象。所以对本文而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也应该是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今年我担任了高一三个班的教学任务,且前两个班为全年级最好的,而一班为全年级基础最差的。对老师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一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工作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该班学生基础很差的事实。一些最基本的语文通识学生都不具备,而且学生已经对部分课目产生了厌学情绪,故而对一班的教学,趣味性是很重要的。看了一班的两次作文后,发现一叙到底的作文占了绝大的部分。私下里与学生交流得知,一些学生根本分不清记叙与描写的区别。而本文在描写的手法使用上又炉火纯青,游刃有余。所以
第 1 页 共 8 页
想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一班学生能体味到记叙与描写的不同,及其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的作用。
设计理念:描写手法最大的效果就在于生动形象,使观者有耳闻其声,目见其态的作用。如何使一班的同学体味到这一点呢?(一)可采用课后练习一让学生学习批注法,而且有现成的例子可供模仿。(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再现情景。请几位同学表演。这样既冲淡了批注法易于使学生枯燥的情况的出现,又通过表演使学生体味到了使用描写的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1.了解梁启超的生平事迹,体味大师风范。
2.学习用批注式方法,来体味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 3.培养自觉使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意识。 猜谜激趣,了解人物
(一)请同学依据老师逐渐给出的有效信息打一个人名。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云南起义 康梁
(设计意图:如果一次把所有信息打出,就丧失了本题的紧张性与趣味性,所以我采用逐一给出的方法。)
(效果:原来还唧唧喳喳着不能安静的学生,看到老师的信息后,注意力都其中起来。有几个调皮的,在云南起义这个
第 2 页 共 8 页
信息打出后,就喊出了梁启超的名字。可见这一设计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二)学生简介人物,教师补正
(设计意图:新课改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教室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梁启超学生在初中历史中学习过,但他们了解的是政治家的梁启超。故而教师要补充作为文学家的一面。这样在学生的心里建立起梁启超的全面形象。)
学生默读,初步感知 (一)齐读生字词
戊戌(xū) 启迪(dí) 显宦(huàn) 叱咤(zhà) 莅(lì)校 迥(jiǒng)乎 精悍(hān) 谦逊(xùn)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屏(bǐng)息 沾襟(jīn)
蓟(jì)北 繁冗(rǒng)
(设计意图:)一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很差,一些字词的积累,我都采取当堂消化。只有这样有步骤的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基础。
第 3 页 共 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