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教案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田径运动项目中的一部分,也是初中田径的重点教材。初中的跳跃教材包括跳远、跳高,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进行自然的向远、向高处跳跃。同时,也学习田径运动项目中跳远和跳髙的基本动作技术和方法。
一、跳跃教材分析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七年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本年级跳跃的教材主要安排了蹲跟式跳远和发展跳跃能力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价值与设计思路 1、教材内容价值
跳跃是人体在短时间内高强度神经活动和肌肉用力克服障碍的运动,能提高身体控制和集中用力能力,能够增加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发展身体的灵敏、速度和协调性;增强内脏器官以及骨骼、关节、韧带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果断的意志品质。
2、本年级跳跃教材设计思路
本年级跳跃教材在教科书中以学习蹲踞式跳远和发展跳跃能力为主。在技术学练方面,以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助跑与起跳技术为重点,培养果断起跳的意识,重在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等素质,并重视对发展学生弹跳能力和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
(二)教材搭配建议
在进行蹲踞式跳远教学时,考虑到学生下肢承担运动负荷比较大,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当搭配一些上肢力量和腰腹部位力量的练习。同时,因为跳跃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调,重复性练习比较多,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进行学练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蹲踞式跳远
1 / 11
蹲踞式跳远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分析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原理,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节奏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弹跳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对腾空动作的控制能力、发
展跳跃能力练习三个方面是主要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教学的进程进行选择性的安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蹲踞式跳远的概念、动作过程和动作特点;知道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基本环节要点和学练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掌握多种跳跃性练习的方法,学习并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发展弹跳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3、通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跳跃练习,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在游戏和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动作方法
跳远完整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1、助跑。一般采用12-16步助跑。原地站立或行进中起动开始助跑,逐渐加速,上体逐渐抬起,后蹬充分,前摆积极,重心较高,身体平稳,节奏清楚,最后四步助跑节奏加快为起跳做准备。
2、起跳。助跑最后一步起跳腿几乎伸直,快速用全脚掌滚动着板;上体正直,目视前方;脚着地点约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前30厘米。
摆臂摆腿快:双臂向前上方摆,摆动腿离地后快速折叠前摆,两者协调配合。
2 / 11
蹬伸起跳快:起跳腿屈膝缓冲时身体重心前移,随即快速蹬伸髋、膝、踝关节,抬头并伸展上体。
3、腾空。起跳腾空后,上体保持正直,摆动腿的大腿继续向上摆动至接近于水平面位置时与两臂同时制动。留在体后的起跳腿屈膝前摆,积极向摆动腿靠拢,屈膝团身,两臂下垂腿,靠近胸部,在空中成蹲踞的姿势。
4、落地。向前伸举小腿,低头,上体前倾同时两臂向体侧后摆;落地时两脚并拢,脚跟触沙后脚掌下压,同时屈髋、屈膝、两臂向前回摆,帮助身体重心快速前移,用前倒或侧倒的方法落地。
(三)动作要点
助跑积极,踏跳果断,起跳腾空后,起跳腿积极向摆动腿靠拢、屈膝团身,空中成蹲距的姿势;落地前,两臂向前下摆,同时收腹屈髋,小腿前伸。(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起跳技术和起跳后空中姿势控制。 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五)教学建议
1、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地方的学校,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心理情况、健康状况、学习兴趣、体能基础以及在小学阶段田径运动基本技术的学习掌握情况,以便于教师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更好的教学实施方案。
2、由于跳远技术对练习者的综合运动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时,不要纠缠在技术细节上,如准确的上板踏跳问题,教学中很难收到效果。建议教学中采取多种起跳的方式,给学生充分发挥弹跳力的机会,如采取不固定踏跳点或限定较大踏跳区练习,随学生助跑技术的熟练和步点的稳定,逐渐缩小踏跳区,直到能在起跳板起跳,使学生在不断取得成功中建立自信,敢于助跑,敢于攻板起跳,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助跑节奏和按规定的区域放脚起跳的习惯。
3 / 11
3、跳远技术动作较复杂,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高,建议采用多种练习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弹跳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他们如何观察与模仿,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培养了互相帮助、合作学练、共同提高的意识。
4、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图片解析仪、录像机等仪器。在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地方,也要注意采用图片、挂图、幻灯片等直观教具,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技术概念和运动表象,并通过自我反馈、反思与交流、讨论和提问等方式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跳远比赛的一般规则,学会欣赏和评论比赛,以激发学生对跳远运动的学练兴趣。
5、跳远教学特点之一是学生人数多,沙坑有限,可以把若干个发展跳远能力和改进技术的练习组合起来,让学生按“循环法”进行练习。另外,也可用体操垫设置成简易落地区,代替沙坑,但注意在实际落地区不能有接缝。此外,还可以改造场地、踏板与沙坑的位置(横向落坑)等形式。
6、在跳远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预防和处理伤害事故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怎样结合跳远的特点做准备活动;知道练习场地、器材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布置;怎样遵守练习秩序——前一人走出沙坑,后一人才能开始助跑,以及出现
伤害事故时的应急处理办法等。
7、跳远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诊断的同时,应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合作,交往的机会。如举行“破纪录赛”,根据每个学生最好成绩的平均值分成几个相等的小组进行比赛,超过最好成绩1厘米为1分,以队的积分排名(每队人员分工记录、举旗、丈量等)可以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主动参与,感受体育比赛的公正、公平精神,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8、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自行建立小组。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在学习前预先评价的基础上,制订个人和小组的学习计划,包括意识培养、素质发展、成绩达标、技术形成等方面。发展自练自评、互练互评等合作学练能力。
9、采用多种练习改进与提高学生跳远的运动技能水平。
4 / 11
(1)通过讲解、示范,明确助跑的加速有力、节奏合理,最后一步稍小,并用全脚掌着地,过渡到前脚掌起跳,起跳腿充分蹬伸等技术要点。
(2)反复做6~8步助跑,起跳后成“腾空步”姿势,摆动腿单脚落入沙坑后,继续跑进的练习;要求起跳时顶头、提肩、立腰、送髋,两臂协调摆动,摆动腿积极向前,体会“腾空步”技术。
(3)结合确定“助跑标记”反复进行全程助跑练习。
(4)反复进行全程助跑接起跳的练习。要求助跑有力、节奏合理且相对稳定,起跳充分且起跳点相对准确,动作伸展,有幅度。
(5)在跑道上做连续起跳,成腾空步后,下放摆动腿落地的练习。 (6)8~10步助跑,做蹲踞式跳远练习,要求重点体会空中姿势。 (7)8~10步助跑,做蹲踞式跳远练习,重点体会落地技术;要求落地前小腿积极前伸,上体积极前倾,落地有缓冲。
10、帮助和指导学生提高学以致用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运用已学知识对自己技术的学习进行分析,学会观察,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11、建议学生运用默诵与自我暗示法进行学习,如在做动作之前,先想一想自己如何跑,或者跑与跳如何结合等问题,默诵最后几步助跑的节奏,然后再去练习。
12、发展速度和弹跳力的练习。
跨步跳、单足跳练习。练习时应着重体会摆动动作的作用,体会上、下肢动
作的协调配合。
各种方式的一般跳跃练习,如蛙跳、直腿跳、蹲跳起等,以及各种方式的助跑起跳练习和负重跳跃练习。做这些练习时,要注意跳跃的爆发式用力特点;注意单个跳跃动作间的连贯跳的次数。
(六)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5 /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