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题: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6:29: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

研究目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断言:“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越大。”作为现代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因内心承载的压力而引发的一幕幕惨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各级高等教育院校的不断重演的悲剧——自杀现象,唤起了我们的疑惑:自杀现象与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是否有关联,倘若有,是怎样的联系?能否定论自杀现象在名牌高校、高学历人群中更为普遍?或者自杀现象在男女生、贫富生、文理生等不同角色中有否差异或关联?进而深度探讨大学生自杀原因,呼吁社会根据自杀现象的差异性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珍爱生命。

研究方向:1.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的自杀现象的比较 2.大学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自杀现象的比较 3.男女生、贫富生、文理生自杀现象的比较等

研究对象(样本构成):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科技职业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商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等

调查方式: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初步抽样调查,样本数量为200人;以访谈形式与心理咨询师交流进行进一步分析;利用网络、期刊杂志等方式搜集关于大学生自杀的各方面数据等。

调查成果展示:心理访谈稿 数据分析 小论文

小组成员及分工:武葳 07300150096(负责调查问卷的制作、统计调查数据和数据分析)

袁盼 07300150091(负责课题提纲整理、心理访谈及撰写访谈稿、整

体内容及成果审核)

樊静 07300260080(负责搜集往年自杀相关资料、最后成果汇总的小

论文、制作课题光盘)

(另:我们三人都有发放调查问卷及回收的工作)

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1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4份。 问卷共设计28道题目,18道单项选择题,8道多项选择题,2道填空题。

由于问卷发放的范围有限,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本科学历的一二年级学生,导致此次的调查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以下为问卷样本以及详细的数据统计,统计数据主要采用图表形式。

注:由于问卷对象的局限性,只收集到7%的专科学历,93%的本科学历的数据。硕士和博士的选项落空。其中,86.5%的同学在大学一年级,9.6%的同学在大学二年级,3.8%的同学在大学三年级。

以下为具体的分析情况:

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为104,男生45人,女生59人(下图中1-男生,2-女生)

问卷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12 制作人 武葳07300150096

43W%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如下图

31%

5%2%

36%

蓝色区域代表17岁;红色区域代表18岁;黄色区域代表19岁;绿色区域代表20岁;紫色区域代表21岁;粉红色区域代表22岁。

被调查人所属院校分类:

院校分类示意图系列15040463421412院校类别34数量3020100

注:1--高职高专 2-普通本科 3-重点本科 4-名牌院校

调查对象的家庭情况为,19%的同学父母离异,81%的同学家庭完整;家庭贫困的人数占6% ,一般的人数占84% ,较富裕的为6% ,没有收集到富裕的数据(由于未能给出评判家庭状况的具体收入数据,出现了断层现象);65%的同学是独生子女,其余35%不是独生子女。在非独生子女的同学之中,10%的同学家中有2个孩子,58%的同学家中有3个孩子,32%的同学家中有4个孩子。 调查对象家庭分布情况:

家庭分布情况264253类别302241051015人数20253035

注:1代表农村;2代表城镇;3代表中小城市;4代表大城市

所调查对象中,农村占23% ,城镇占28% ,中小城市占 24% ,大城市占 25%。

每月消费情况:

5040月消费示意图

4434

15人数302010001

11

52消费量/元34

所调查对象中,34人的月消费在[100,500](元)内,44人在(500,800](元),15人在(800,1000]内,11人的月消费大于1000元。

考虑到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这一数据的统计只能大致体现大学生们的生活水平。 所调查对象中,32%的同学(即33人)在中小学阶段面对过朋友或同学自杀的现实,其中13人(占33人中的39%)对生命的看法因此受到了影响,大多数人(85%)通过悲剧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但其余15%的同学认为“是否选择死亡是个人的自由”。

在问及“是否同意名校的大学生面对更多的压力,更易产生心理偏差”时,39.4%的同学选择了“同意”,60.6%的同学选择了“不同意”。

其中“同意”的在选择“同意理由”(可多选)一项时,39.4%(共计41人)同学中,78.0%的同学选择了A项,即“就读于名牌院校,竞争压力大,易产生自卑、抑郁等人格障碍,导致惨象发生”;39.0%的同学选择了B项,“父母对孩子基于过高期望,施加更多压力给孩子”;7%的同学选择了C项,“很可能是因为重点大学生的基因中带有特殊的遗传信息,以及环境因子的作用”;2.4%的同学选择D项,“其他”,给出理由是:“好孩子们大多从小就心理变态。”

在不同意上述观点的60.6%同学中(共计63人),26.7%的同学选择的理由是,“重点与非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都是青年人,情绪处于不稳定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是普遍现象”;34.9%的同学选择了B项,“同是大学生,面对同样的社会环境,普通院校的大学生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29.7%的同学选择了C项,“是否走向轻生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性格”;15.9%的同学选择了D项,“是否走向轻生与事件的突发性及当时的环境有关”;4.8%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并列举了观点:“重点学校的学生也并不全是书呆子,能进重点院校就一定有能

搜索更多关于: 课题: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 的文档
课题: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hy2045sfh4i6jo0x0h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