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5 13:06: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 我的美术“百宝箱”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引导主题

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的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 引导设计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三、提示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

如: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自由选择方法。 四、辅导作品

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室将同学们的意见总汇,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法案。

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箱”,也可以和平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的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习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评价

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总汇,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法案。 课后总结

实际上,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百宝箱”,用来盛放自己收集的综合材料和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所以这节课的起点不是很高,重点放在对作品的创意、构思上。

课题 插插接接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掌握插接的基本构成方法,设计、制作插接造型作品。

2、 通过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纸雕塑,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授课

1、 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制片插接)。 2、 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 观察范作:

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 教室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 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法代替) (2) 剪。

(3) 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 插接。新-课-标-第 -一-网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的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 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 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 布置作业

1、 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 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 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接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 四、 教室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课后总结

学生在创作时往往会遇到重心不稳的问题,这一点虽然已经在教学时重点处理,但是还应对学生进行帮助辅导。

课题 奇妙的对印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对印的方法。

2、 能够利用对印的方法,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3、 喜欢对印这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几幅对称形的图片,欣赏; 2、 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对印的方法把这些美丽的图画印出来! 二、 发展

了解对印方法:把纸对折,涂上颜色,合起来,印一印。即:调色——绘画——对印 尝试对印:引导学生在纸上尝试着对印一个图案。 发现、解决问题:学生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室举例相关学生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让大家出主意,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

欣赏、讨论、表述:欣赏老师的范作及教材上的作品,思考:这些图案在内容、形式和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 添画作品。

印完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远些,看一看,印出的东西像什么?进行添画提示: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还可以用几次对印的方法来完成一幅作业。 展示与评价

欣赏同学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称的图形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在对印的过程中产生的偶然的、奇妙的肌理效果。 三、 收拾与整理 四、 课后拓展

将作品制成卡片或书签送给朋友或师长。 课后总结

学生对印、添画后,展示作品,启发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评价作品,引导学生说说对称图形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课题 蜡染花布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2、 学生能够利用蜡笔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魔术激趣 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教先用白油画棒在纸上图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 导入本课——蜡染花布 二、 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 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最后的效果。 三、 指导操作

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 (1) 构思;

(2) 用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 (3) 调色;

(4) 涂上较深的颜色; (5) 给作品命名。 四、 学生实践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尝试让学生发现:用油画棒画图案时要用力,涂色要均匀。

课题 蚂蚁的巢穴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一些了解。

2、 通过练习,了解和运用压、捏、搓、团等泥成型的基本技法。 3、 让学生对泥塑产生兴趣,并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引导主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蚂蚁的了解,随着学生的讨论,展开对蚂蚁知识的探索。 二、 引导设计

把用泥土制作的蚂蚁巢穴展示给学生看。

(1) 看一看,猜一猜:引导学生寻找并分析作品的特征以及制作方法。

(2) 找一找,试一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发现并掌握压、捏、搓、团等基本技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自己总结方法,看谁找得最多。

(3) 想一想,做一做:这一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蚂蚁的巢穴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的巢穴里有娱乐设施吗?蚂蚁们也要上学吗?

(4) 评一评,说一说:本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 辅导作品

尝试用笔棱压出横条纹,用铅笔尖扎出点状花纹,用瓶盖、尺子、手指……压出各种图形。 手指和这些平常的物品,此时变成了多用途的制作工具,而且使用方法不同,就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另外,还可利用其他物品装饰蚁穴周围,使之更合理,更富有创意。 四、 展示评价

选出夸张造型、构思独特的作品。 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

由学生为主参评,同学间互相评价,讲一讲作品的优缺点。 五、 作品保管

泥工作品保存有一定困难,提醒学生要把作品安置在阴凉通风且不易被人碰撞的地方,待晾干后才便于保存。 课后总结

泥工课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涨,总会出现一些偏离教学目标的不和谐音符,值得深入的思考的研究。

搜索更多关于: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的文档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i66q4nncr4n7xz5eecp3x5if1klf700ay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