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2:父亲让“我”扯马草换钱看书。
生3: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看书。
生4:碧云听从哥哥的话收下马草。
师:谁能试着把他们的联系合起来说一说?
生1:“我”经常到摆书摊的残疾青年的书摊上白看书,父亲让“我”扯马草换钱看书,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看书,妹妹也配合哥哥收下马草。
生2:父亲为了酷爱看书的“我”不在残疾青年的书摊上白看书,就让“我”扯马草换钱看书,残疾青年在妹妹的配合下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看书的一件事。
师:大家想一想:在这篇文章里谁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人物,谁
是次要人物?抓住主要人物,舍去次要人物可以让内容更简练,谁再来说一说?
生3: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为了让酷爱看书的“我”不失去看书的机会,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一件事。
生4:摆书摊的残疾青年用善意的谎言,让酷爱看书的“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的故事。
师:像这种人物较多的文章,我们可以先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再找出这几个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说一说,最后采用抓主要人物、舍次要人物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人物关系梳理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系列之三 ——抓住景物特点来概括主要内容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6课《石榴》倪鸣老师的教学片断为例。 (生自由读课文后)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再次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发现了,课文的第二、第三两个小节就是在写石榴的—— 生:生长过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过程吗?别着急,这次老师还要比一比,看看谁能说得最简洁。给点提示,只要你说清,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同桌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请你上来好吗?你一边说呀,老师一边配合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先是春天,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条。
师:(指导书写“抽”字)她刚刚说抽出了新的枝条,老师可以说得更简洁,那就是抽枝。春天,仅仅是抽枝吗?有补充吗?
生:还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
师:看看老师黑板上这样的规律,能说得更简洁吗? 生:长出了叶子。 生:长出了嫩叶。 生:长叶。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吗?
生: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在夏天开花,秋天的时候果实成熟了。
点评:一般来说,写景状物的文章,叙述要点清晰,可采用抓景物特点来概括的方法。本环节教学,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引领。就石榴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先理清要点,“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再学会概括,提要出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成熟”。既使学生把握了这段文本的“主要内容”,又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系列之二
——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3课《最后一头战象》张龙老师的教学片断为例。
师:课前大家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大家快速看一下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浏览课文后概括,教师指导。)
师:刚才同学在说的过程当中都提到了一些主要的情节,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一个情节?
生:课文写了嘎羧重披战甲来到了打洛江畔与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友一起同眠。
师:我们先来看第—个情节,他说嘎羧重披战甲,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战甲是保护身体的盔甲,而嘎羧披的是什么呢? 生:嘎羧披挂的是象鞍,可以说它是重披象鞍。
师:真好,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重披象鞍)一个“重”字,就把26年前和26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准确呀。那其他情节呢,刚才他还说了回到打洛江畔,这个情节你能像这样概括一下吗?
生:应该是“再回战场”。 师:你为什么要用“再”字? 生:因为它已经第二次回到战场。 师:多好啊,用词也特别准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