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8:38: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方法及其研究能力的提高

一、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它们通常是依次发生的:发现问题并形成假说或假设(发现),然后去检验它(验证)。[①] (一)发现问题,形成并提出假设或假说

在做学术研究时,“对象”与“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对象与方法,何者为先?何者为重?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要点有二:一是,论先后,宜以对象为先。也就是说,宜优先考虑研究对象,不能“避重就轻”、“避难从易”,不能像当年行为主义者那样,为了保证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在“行为”上,而将当时不太好做客观研究的“意识”、脑这个重要的“黑箱子”统统给抛弃了。二是,论轻重,宜以方法为重。研究对象确定好以后,宜综合考虑对象的自身特点与自己的知识背景等因素,选择最佳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因为方法的恰当与否,常常是影响研究能否获得实质性进展乃至质的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 1.发现问题 (1)怎样发现问题

科学研究开始于人们对未知现象及其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尽管产生研究问题的来源颇多,一般而言,可以将之概括为三种情况: 第一,原有知识的缺乏与困惑。产生与发现问题最明显的情况是缺乏知识。只要个体对某个事情或现象缺乏了解,不论是来自日常生活的直接观察(即对环境中的事件、人物和动物的直接观察)或个人经验,

还是来自研讨过去的研究文献或现有理论学说(一些问题被看作是从早期学者中传下来的“伟大的、但没有答案的问题”),都会对该事物或现象产生疑问,促使个体去寻求信息,探讨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二,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相互矛盾或不一致。假若几个探讨同样问题的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或得出不一致的结论,那么,新的问题就产生了。

第三,解释事实的需要。当人们面对一个事实或一个新现象,无法用现有知识予以解释或说明时,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②] (2)怎样发现一个适合自己研究的“好问题”

对于具体的研究者而言,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发现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都适合自己。如何才能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研究的“好问题”呢?这就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假若全盘考虑后,发现某一主题适合自己去研究,那它对自己而言就是一个“好问题”,反之亦反。

①问题的价值或意义

任何一个学术问题,若有学术价值,一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不同排列组合,则是千差万别。正所谓:正奇相生,其变无穷。

一是理论上的价值。假若一项学术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够在理论上增进人们对某一主题的理解,那么,此项学术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例如,皮亚杰(J.Piaget)通过自己的辛勤研究而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能够增进人们在理论上对个体认知发展的理解,因此,皮

亚杰的这项研究就具有理论上的价值。

二是应用上的价值。如果一项学术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应用水平上增进人们对某一主题的认知及操作能力,那么,此项学术研究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安德森(Anderson,1985)将语文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与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等两大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这两大类知识,所以,安德森的这项研究就具有应用上的价值。

三是学科建设上的价值。如果一项学术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够促进某一学科的建设,那么,此项学术研究就具有一定的学科建设价值。例如,柯尔伯格(L.Kohlberg)提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德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应地,对于德育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而言,柯尔伯格的这项研究就具有学科建设上的价值。 ②影响研究的个体与环境因素

一项研究具有学术价值,是否就一定适合自己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无论在哪一个学术领域,都存在大量的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主题,不过,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其中有许多主题是不适合某些研究者做的。那么,应该怎样去判断呢?这就要进一步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来自研究者自身的因素。它包括研究者的科研兴趣、学术背景或已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身心健康状态与人格特征,等等。身心健康状态与人格特征一看就明白,不多讲,只简要谈一下其它三个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某一有学术价值的主题颇有

兴趣或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可以尝试去研究它;假若对它不太感兴趣甚至毫无兴趣,如果有选择的可能,就不要去研究它,毕竟,让自己长期与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主题打交道,这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自己已有的学术背景或已有知识经验也是选择研究主题时宜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如果你不具备理科的扎实学术背景,一般而言就不宜选择“认知神经科学”作为自己的主攻科研方向;假若你没有扎实的国学功底,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时就会非常吃力。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样是选择研究主题时宜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就思维方式而言,一个习惯动作思维的人可以选择应用领域的研究主题,一个理论思维较强的人可以基础领域的研究主题。

二是外部环境因素,它包括已有研究基础是否扎实、自己能够有效支配的科研经费的数量、自己能够有效使用的研究工具是否齐全、是否需要以及能否组建有效科研团队、适合条件的被试是否充足、相关研究文献是否能够有效地收集与整理、家务量大小、单位工作量大小,等等。其中,后几个因素一看就明白,不多讲,只简要谈一下“已有研究基础是否扎实”这个因素。根据学术研究的常态是遵循“渐变”的原理[③],如果将某一主题现已取得的所有研究成就视作A1,将一个人对此主题将要开展的进一步研究所取得的预期研究成果比作A2,那么,“A2-A1”(即A2减A1)的结果就一定是一个正数[④],且这个正数的值不会太大。以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系列产品为例,从Windows95、Windows97、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XP 直到2009年通行的Windows Vista,期间遵循的恰好就是“渐变”

搜索更多关于: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的文档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if5w0ml4p0weks4q3f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