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单选题
1.在幼儿园的谈话活动中教师主要起着()的作用。 A.间接引导 B.转换话题 C.提供示范 D.直接讲授
正确答案:A
2.文学作品教学中整合了相关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C.社会知识、认识知识和学科知识 D.认识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正确答案:A
3.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 B.书写的技能 C.纠错能力 D.辨字能力
正确答案:A
4.文学作品教学中整合了相关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C.社会知识、认识知识和学科知识 D.认识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正确答案:A
5.具体活动目标是()的最终分解和具体化。 A.总目标
B.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 C.年龄阶段目标
D.活动目标与总目标
正确答案:B
6.人们通常根据儿童能说出第一批能被真正理解的()为标志,将儿童语言的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 A.字 B.词 C.句子 D.段落
正确答案:B
7.学前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采用了理解句子的()。 A.语义策略 B.词序策略 C.语法策略 D.非语言策略
正确答案:A
8.幼儿园的文学活动的组织包括学习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和()四个层次 A..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作品的内容 B.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 C.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D.分析作品内涵
正确答案:C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主要包括()。
A.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和对教师设计活动能力的评价
B.对儿童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和对教师在活动中语言使用规范性的评价 C.对儿童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和对教师语言教育行为的评价
D.对教师设计活动能力的评价和对教师在活动中语言使用规范性的评价
正确答案:C
10.具体活动目标是()的最终分解和具体化。 A.总目标
B.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 C.年龄阶段目标 D.活动目标与总目标
正确答案:B
11.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 )。 A.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 C.教育形式 D..教育评价
正确答案:B
12.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必须以社会的需要、()、语言的学科性质和幼儿语言学习特点为依据
A.幼儿家长的要求 B.幼儿园的语言教材 C.幼儿发展的规律
D.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教学水平
正确答案:C
13.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就是()。 A.描述性讲述 B..叙事性讲述 C.议论性讲述 D.情景表演讲述
正确答案:B
14.一般而言,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生活故事和幼儿散文等 A.随笔 B.儿童诗歌 C.游记 D.小说
正确答案:B
15.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讲述活动可以分为看图讲述()。 A.叙事性讲述和实物讲述 B.实物讲述和情景表演讲述 C.描述性讲述和叙事性讲述 D.情景表演讲述和议论性讲述
正确答案:B
16.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C.社会知识、认识知识和学科知识 D..认识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正确答案:A
17.()的语言学习模式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语言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A.行为主义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先天论
D.社会相互作用论
正确答案:C
18.一般认为,儿童从()岁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A.1-1.5 B.2-3 C.3-4 D..4-5
正确答案:B
19.一般认为,儿童从()岁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A.1-1.5 B.2-3 C.3-4 D..4-5
正确答案: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