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人与动物)及其发展规律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语言、想象(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2.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心境、信心、犹豫等
3.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了)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者即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思考:如何解释“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实质)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二)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1、人的心理意识具有观念性
2、人的心理意识具有主观性
(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第二节 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
(一)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的先天性反射。如:当手碰到很烫的物体
会马上拿开。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后天习得的反射。这些条件反射是建立在无条
件反射基础上的。如“望梅止渴”。 (1)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2)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三)两种信号系统
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现实信号,如铃声。 第二信号: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文字。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
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
号系统,它是人所特有的。
思考题
谈谈你对“人的心理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这一命题的理解。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
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联系
(1)同属于认识的初级形式,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应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3)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2、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 (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 (3)影响因素不同
(三)社会知觉:
①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知觉中出现的偏差(即社会知觉偏差):
Ⅰ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先入为主)
Ⅱ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一美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Ⅲ刻板印象 Ⅳ 近因效应
(四)、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小题 (1)同一中的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感觉适应
②感觉对比
(2)不同感觉进的相互作用
①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 ②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 ③联觉
(二)知觉的规律(四个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含义 图 双关图模糊反映的特性 P38 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 ②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图 ③对象的活动性 ④刺激物的维量 (2)主观因素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图
影响因素: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 4、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性的常见种类有:
①形状恒常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