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兰亭集序》导学及课后练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3:06: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兰亭集序》课前导学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 )丑 会.( )稽 修楔.( ) 激湍.( ) 流觞.( ) 管弦.( ) 游目骋.( )怀 齐彭殇.

( ) 二、写出“悟”、“趣”这2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 , 2、虽趣舍万殊 趣通 , 。 三、写出“其次、品类、俯仰、怀抱”4个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列坐其次.. 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四、一词多义(包括课本P113页第三题)

1、所以 2、一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①其致一也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③录其所述 ③六王毕,四海一 五、写出“贤”、“少”、“长”、“觞”等8个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群贤.毕至 4、所以游.目骋.怀 2、少长..咸集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一觞.一咏 6、齐.

彭殇为妄作

六、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与否,请作出判断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

②夫人之本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 )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

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

2.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3.用课文原句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

4.最后一段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兰亭集序》课后检测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 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 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 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悟言一室之内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6.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7.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慢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11.对下列各句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文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

B.本文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⑴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⑵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 ,列坐其次。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 。

⑷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 ,放浪形骸之外。

⑸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 ⑹ 向之所欣,,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终期于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3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由: 原因 .C.及其所之既倦 之:的 .

D.固知一死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1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3分)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楚人伐宋以救郑 D.皆以美于徐公

1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分)

译文: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分)

译文: (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分)

译文: (4)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

译文: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译文:

4

搜索更多关于: 《兰亭集序》导学及课后练习 的文档
《兰亭集序》导学及课后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ij805dl1u20sz53253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