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护乙
康复护理学
(注:以下只是课堂笔记,仅供参考,大家还是以课上所听为主)
第一章 绪论
1.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 者(包括先天性残疾)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 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重新走向生活, 走向工作,走向社会。 康复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 (1)采用综合措施
(2)以康复对象即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最终目的。 2.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 评价、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现代医学体系的四大支柱。 3.康复护理:是根据总的康复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躯体的、心理的、职业的和社会的)
的目标,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康复技术,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对致残性疾病或残疾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工作和各种专门功能训练,以预防继发性残疾。
4.康复护理学:是一门皆在研究病伤、残者的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康复护理学三大指导原则“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5.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慢性病患者和某些年老体弱者,以及疾病或损伤急性期
及恢复早期的患者。
6.康复护理的特点:(1)高度重视心理护理 (2)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变“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 (3)康复护理评定贯穿护理过程的始终 (4)功能训练贯穿康复护理的始终 (5)积极发挥桥梁作用 。 7.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区别与联系。p11、12
第二章 康复护理评定
1.评定:也称评价或评估,是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潜在能力的判断,是采集患者功能障碍相 关资料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解释结果并作出判断的过程。 2.康复护理评定(熟悉):又称康复护理评估,是指收集评估对象的病史等相关资料,运用客观、量化的方法准确、有效地评定伤残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并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案、评估康复护理效果和预测预后。 3.康复护理评定的目的
(1)明确康复护理诊断: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收集、分析, 掌握其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2)确定受损器官水平:对患者身体功能及残存能力进行量化分析,以判定病变器官、组 织及全身的功能状态。
(3)分析患者障碍程度与正常标准的差别。 (4)为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提供有效地决策依据。
(5)作为有效护理照顾的基础,为判定康复护理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6)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为制定回归社会的目标提供依据。
12护乙
(7)促进实施整体性康复护理。 (8)作为护理研究的指导材料。 3.康复护理评定的意义
(1)明确护理诊断的作用 (2)制定护理目标的作用 (3)确定护理效果的作用 (4)调整修正的作用 (5)预后评估的作用
(6)有利于开展护理科研工作 (7)回归社会前的准备作用
4.康复护理评定的注意事项(具体)
(1)评定的目的要明确 根据疾病诊断、功能状况的不同特点,正确选择评定的内容,所收集的资料应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并与患者的健康问题相关联。
(2)根据疾病与障碍诊断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评定方法 对所选用的评定方法要熟悉,应选择技术可靠、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的无创检查方法。
(3)评定的过程要贯彻整体护理观 整体护理观认为患者的康复包括生理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
(4)要根据评定的方法不同,选择适宜的环境 向患者说明目的和方法,以消除不安感,取得患者配合。检查时动作要熟练、迅速、时间尽量短,避免引起患者的疲劳。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患者,以减少干扰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5)对所得结果要结合病史和其他资料做全面分析 防止只注重生理的、功能的评定,而忽视能力、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评定。
(6)对评定要采取客观的态度 一般检查与测量需做三次取平均值,并做健侧、患侧对照检查,检查的结果应整理登记以备提交康复小组评定会议审议。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以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进行的、 最基本的、最具有共同性的活动。(狭义)
广义:指一个人在家、工作机构及社区内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交流、判断、活动、执行社
会任务能力。)
6.ADL能力包括基本的ADL(BADL)和工具性ADL(IADL)。【BADL是指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较粗大的、无须利用工具的活动,如穿衣、进食、洗漱、如厕、坐、站、行走等活动;IADL是指为了在家庭和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性的、较高级的技能,大多需借助工具、较精细的活动,如操作卫生和炊事用具,使用家庭电器、骑车或驾车、处理个人事务等。】 7.ADL训练原则:
(1)针对性原则(2)渐进性原则 (3)持久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8.Barthel指数评定: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ADL能力的评定方法。
(P26表2-1要会用)
(1)包括10项内容: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修饰、用厕、穿着、进食、转移、步行、上下
楼梯、洗澡
(2)结果评定:<20分者生活完全依赖;20-4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的帮助;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60分者生活基本自理。(总分100分,总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但不意味着患者能够独立生活,只能说其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照顾) 9.Katz指数评定:进餐、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洗澡和转移 10.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最全面
12护乙
11.常用IADL评定量表:快速残疾评定量表、功能活动问卷等
12.认知:是指人脑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队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和使用 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及思维等。
13.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对象主要包括: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痴呆、脑瘫、中毒性脑病等 各种脑部损害的患者。
(1) 意识障碍评定 最常用的是Glasgow昏迷量表,最高分15分,最低分3分。 (2) 注意力障碍的评定(P41-42熟悉)
(3) 知觉障碍的评定:视觉空间认知障碍、失认症、失用症
① 视觉空间认知障碍包括:空间定位障碍、方向距离的判断障碍、半侧空间忽略等。 ▲半侧空间忽略:是脑损伤后最常见的行为认知障碍。表现为对大脑损伤病灶对侧身体
或空间物品不能注意以及对该侧身体或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不能作出相应反应或反应迟缓
② 失认症:是由于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途径获得的信息缺乏正确的分析和识别
能力,造成对感知对象的认知障碍。
A.视觉失认:a.物品失认 b.颜色失认 c.相貌失认 d.图形失认。
B.触觉失认:a.平分直线法 b.Albert划杠测验c.删字测验(Diller测验)
d.绘画测验 f.高声朗读测验
C.听觉失认
③ 失用症: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瘫痪、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不随意运动及没有视
听障碍的情况下,企图做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不能准确执行所了解的随意动作。
14.肌力:是指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最大收缩的力量,表现为人体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
15.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指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凭借自身的技能和判断,按照一定的
标准,判断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
Lovett肌力分级法:0-5级。5---正常。(P33表3-1掌握) 16.肌张力(熟悉):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松弛时被动运动中所遇到
的阻力。(相关评定P旧书37-38和163的表7-1)
17.关节活动度(ROM):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弧度,常以度数表示。
(相关评定P旧书38-41)
第三章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
1.无障碍环境: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并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使残疾人在任何环境 中进行任何活动都没有障碍,才能称为无障碍环境。 2.环境康复护理原则:①安全性 ②可及性 ③舒适性 3.医院环境:
(1)各种门(包括两扇门的其中一扇门):取消门槛、门宽至少为85cm,净宽度不得少于 80cm。门把手安装的高度距离地面85-90cm,门把手或锁可为杠杆式,有条件自动开 关门装置。
(2)坡道要求:最大坡度P58表3-1
(3)医院通道的宽度 轮椅单项通行通道宽度需在90cm以上;双向轮椅通行通道宽度需在 150cm以上;轮椅及行人双向通行通道宽度需在120cm以上。
5.体位:一般是指身体位置,临床上通常指的是根据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的并
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6.良肢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所处的一种良好的体位或姿势。
12护乙
作用(意义):有助于预防或减轻痉挛姿势的出现或加重,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7.正确体位摆放的基本原则:
(1)舒适原则:摆放后的体位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有利于促进肢体的血液回流。
(2)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患者的良肢位应尽量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将身体的重量平均分配到各个负重部位,使肢体及各个关节均处于功能位置;良肢位的摆放应能达到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的治疗目的。
(3)保持平衡性和稳定性:卧位时保持一定得平衡性和稳定性,对于无法维持稳定性的患者,应恰当使用支持物及保护性设施。
8.偏瘫患者的体位摆放 ★★★ P65
(掌握典型痉挛姿势、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熟悉仰卧位、坐位)
9.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翻身法,起床法,移向床头法,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站位、轮椅与床、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等。 10.体位转移分为三种方式:主动体位转移、助动体位转移、被动体位转移。 11.体位转移的基本原则(P78)
12.体位转移的应用★★★P78-93
(掌握独立翻身法P78、独立从健侧坐起P81、一人协助坐起P83、独立/一人协助从椅坐位到站立位P84、床到轮椅的转移)
(熟悉床上横向转移P80、独立从健侧坐起P81、坐位到卧位P83)
13.上下楼梯:健足先上,患足先下 14.ADL概念同第二章
15.会区分ADL的分类: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IADL)P94
16.ADL训练原则:针对性、渐进性、持久性、综合性、安全性 17.节省体能技术(S):是指利用人体功效学原理,结合身体的功能状态,通过使用合适的姿势、正确的活动方法或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以减少体能消耗和预防并发症的技术和方法。 18.节省体能的原则:
①合理地安排活动 ②利用工具简化活动 ③调整工作节奏 ④采用省力的姿势 ⑤活动时调整呼吸。
19.节省体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P107重点掌握梳洗和穿脱衣裤、鞋袜) (1)梳洗
(2)穿脱衣裤、鞋袜: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相反
20.运动障碍者节省体能的运用(S重点看)偏瘫等单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者可训练其单手完成扣纽扣、系鞋带、穿脱衣服等日常活动;截瘫或四肢瘫者可对环境和用具进行改造,并通过训练使患者适应在轮椅上进行部分日常活动。此外,还可采用以下方法来适应日常生活。 (1)穿衣:用大纽扣代替小纽扣;魔术贴代替纽扣;用弹性鞋带。 (2)卫生:提高坐厕;安装扶手;用长柄镜子检查身体皮肤状态。
(3)进食:使用加重量的餐具以减少手抖;用单柄/双柄杯;把碗碟放在湿毛巾上防滑。
12护乙
(4)家务:使用杠杆门锁;使用轻金属厨具以减少手腕用力;使用稍重的厨具防止手抖;使用张力剪刀;开关安装在上面以方便轮椅使用者的操作;使用高度可调的桌子。
21.康复辅助器具:是指能够有效防止、补偿、替代或减轻因伤病造成的功能减退或丧失的
医疗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的总称。
22.辅助器具配置原则:
(1)辅助器具能用简单的就不用复杂的
(2)能用自身力源的辅助器具,就不要配置体外力源辅助器具 (3)能临时使用,就不要永久使用 (4)统筹兼顾,合理配置。 23.腋杖的长度:将身长减去41cm的长度即为腋杖的长度,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把手的位置。
24.轮椅的选用及使用指导(掌握P114及P119) 25.假肢:是指用于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和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26.假肢的维修和保养(熟悉P121)
第四章 临床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1.废用综合症: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制动及各种刺激减少而引起的以生理功
能衰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2.长期卧床或制动的康复护理 (1)各个系统的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①感觉异常 ②情感障碍 ③认知障碍
2)运动系统:①肌肉废用性萎缩 ②肌力下降 ③骨质疏松 ④退行性关节病变
3)心血管系统:①心率加快 ②血容量减少 ③血栓形成 ④直立性低血压 ⑤心功能减退 4)呼吸系统:①肺通气功能减退 ②坠积性肺炎
5)代谢与内分泌:①负氮平衡 ②水、电解质变化 ③内分泌变化 6)消化系统:低蛋白血症、便秘
7)泌尿系统:①尿路结石 ②尿潴留 ③尿路感染。 8)皮肤:压疮。
(2)护理诊断/问题(SX)
①焦虑/恐惧 与疼痛、长期卧床及担忧预后有关。
②躯体移动障碍 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或关节制动有关。
③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营养不良有关。
④有感染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低下、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留置导尿等有关。 (3)康复护理措施(三大点展开)
1)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骨质疏松 :经常进行肌肉收缩,可防止其废用性萎缩;防治骨质疏松的主要措施是对骨骼保持应力刺激。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其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和站立训练。
2)预防关节挛缩:①功能位摆放 ②主动或被动运动 3)改善心肺功能:有氧运动。 4)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5)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6)预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 7)预防坠积性肺炎 8)其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