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9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5:06: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09―2010学年下学期河南师大附中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音全对的一项( )北京四中网校

A.宫绦(tāo) 朱拓(tà)新正(zhanɡ) 陈抟(tuán) 窈陷(yǎo) B.晕眩(xuàn) 踝骨(huái) 搁置(ɡ?) 纤细(xiān) 歆享(xīn) C.畏葸(xǐ) 偏裨(pí) 榫头(sǔn) 攮刺(nǎnɡ) 鲭鲨(qīnɡ)

D.栈道(zhàn)崔嵬(w?i) 扪心(m?n) 吮血(shǔn) 秋兴(xīnɡ) 2.下列选项中词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膏梁 驯熟 寒喧 遍体鳞伤 孽根祸胎 B.苍皇 喧豗 抚膺 漫不经心 蜂涌而至 C.暮砧 宵柝 厮打 揭竿为旗 枫叶狄花 D.遗镞 嬉闹 炮烙 钩戟长铩 多长絜大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是“荣喜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辰翰之宝。”

B.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长的线路上(1码=0.91米),缠绕和安装笨重的线圈。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D.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上购物方便快捷,好处多多,但是由于“好处”的兑现并没有实现,目前很难受到人们的青睐。

B.鉴于制假售假、欺骗坑害消费者的活动日益猖獗,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级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把查线索、挖窝点、打产地、堵渠道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C.虽然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长沙体育文化中心热热闹闹地落下了帷幕,火炬熄灭了,赛场空了,运动员走了,但给星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D.腐败现象不是市场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恰恰是尚未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

5.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②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③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

④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⑤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外一个外部世界。

A.①④③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③⑤①④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真实写照。

B.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C.小说《祝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D.海明威的代表有《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其中《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是“硬汉性格”的典型。

7.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七律,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B.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是一首乐府诗,又是一首抒情诗,选自《白氏长庆集》。“长庆”是地名。

C.《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的诗。“秋兴”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

D.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民不加多 B.寡人之于国也 难于上青天 C.顺风而呼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蒙故业,因遗策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相关问题(8分)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锦官城:现成都市。频烦,犹“频繁”,多次。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

17.本诗首联中哪几个词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缅怀之情?本诗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丞相祠堂怎样的特定情境?试用自己的话描述。(4分)

18.本诗颈联是全首诗的核心,试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两方面赏析本联的妙处。(4分)

五、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每小题1分,共10分) 19.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体现《秋兴八首(其一)》全诗主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并序)》中,形容琵琶女的弹奏由婉转流畅转为幽咽冷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秦论》中,说明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5.将下面一段话中葛晓音教授的观点以“中学语文课本”为开头进行整合重组,变成一个单句,保留最基本的信息,不得改变原意。(3分)

“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不但一般民众喜欢,一些高层次学者对作品的评价也很高。金庸作品入选语文课本,能促进教材的多元化,”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不断改进,作为与统一教材配套的辅助读本变得越来越丰富。金庸小说的文笔很不错,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 中学语文课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4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1)将 ① 改为; ② ; (2)将 ③ 改为; ④ ; (3)将 ⑤ 改为; ⑥ ; (4)将 ⑦ 改为; ⑧ 。

27.仿照下面一句话的格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语文,你是如此美丽,挽着你的手臂,我感受着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的雄浑豪放

语文,你是如此美丽,追随着你的身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 2.D 3.D 4.D 5.B 6.C 7.B 8.C 9.A

17.“丞相”、“寻”、“柏森森”(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

“锦官城外柏树繁密茂盛”, “映着石阶的绿草绘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声音婉转好听”。(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

18.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智慧的倾慕和景仰。(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 这一联属对工致,沉郁顿挫。

这一联遣辞质朴,却行文壮阔,意境磅礴,风格沉挚悲壮。 这一联语言凝炼,概括性强,而内涵丰富。

这一联推开一层,承上启下,写对诸葛武侯评价,是“转”,承前两联写景,启尾联抒情。 这一联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议论从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升华了全篇的主题思想,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 19.名句默写 1)艰难苦恨繁霜鬓 2)数罟不入洿池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7)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文学常识

1)D 2)D

25.(中学语文课本)将雅俗共赏、文笔不错的金庸作品选入与统一教材配套的辅助读本(等改进举措),展现了教材的多元化(或:使教材越来越丰富),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6.(1)①家父 ②您父亲或令尊 (2)③犬子 ④儿子

(3)⑤小有名气 ⑥很有影响 (4)⑦有幸 ⑧应邀

27.参考答案:追随着你的身影(1分),我品味着易安居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柔美婉约(2分)

搜索更多关于: 2009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的文档
2009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iksh6d0007f1wk0kig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