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支柱位于两线路间时,为了不影响行车,支柱倾钭方向应朝着顺线路方面。 (5)、当支柱立稳后,即可进行摘钩。摘钩工作也可由吊车司机控制、进行。 摘钩工作完成后,吊臂随即回转降落至原位,工程列车向下一个杆位移去。 (6)、立混凝土软横跨柱时,一事实上要注意使主筋多的一侧靠于田野侧。为了减少支柱整正时的调整量,使支柱尽可能一次拉起就能符合限界要求,应在立杆之前,由施工班组测量好支柱限界位置,在坑底或底板上作出立杆标记。
2、立钢柱
钢柱起吊时,可将钢丝绳套挂在钢柱3/4度高处的主角钢上。当支柱吊至基础位置时,由4名扶杆人员扭正方向,每人负责钢柱的一个角。再由1人用撬棍微微撬动钢柱底座,使各个柱孔都对准基础螺栓,然后钢柱缓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使钢柱尽量不碰坏螺栓螺纹。待每角螺栓都带上一个螺帽,确认支柱稳固后,吊车即可摘钩。
为了配合工程列车立杆,有效地利用线路封闭时间,立钢柱时,可暂先将基础对角螺栓各带上一个螺帽,旋进30~50毫米后,即可摘钩,列车离去。然后,留下2~3人,将剩余螺栓螺帽尽快配齐、拧紧后,追上列车。
第四节 安全质量注意事项
一、必须严格遵守履带吊操作细则及按起重机技术特性规定进行作业,严禁超载。 二、作业前,认真检查车上机械,绳套、吊钩和工具是否良好。
三、在跨越、平行电力线路附近作业时,应设专人监护,确保吊臂或支柱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四、复线区段或车站施工时,吊车转向要注意防止配重铁侵入邻线建筑接近限界,并加强防护措施。
五、履带吊开上平板车时所用跳板坡度不得大于15度,在平板车上严禁转向。工程列车在行驶中严禁吊车在平板车上移动和作业人员在平板车上跳上跳下。
六、起吊钢筋混凝土支柱的钢丝绳套应加橡皮套,装卸、堆放各类支柱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确保支柱不受损伤。
七、立杆时,坑内不许有人,并事先检查确认坑口的稳定性,防止扶杆人员滑入坑内。 八、基坑有地下电缆的,立杆时,应检查防护措施的可能性,一定要防止挫伤电缆。 九、立钢柱时,注意不要碰坏基础螺栓螺纹;混凝土支柱向田野侧的倾钭度不可太大,以免压塌基坑,支柱发生倾钭。
十、立杆应考虑支柱整正时的方便,支柱位置尽可能准确,特别是混凝土软横跨柱,尽可能在整正时一次拉起就能满足支柱限界要求。
十一、对于某些具有方向性的支柱(如H7.8、H9.3及各类型混凝土软跨柱等)在立杆时,一定要使其方向正确。
第十八章 支柱整正、回填
第一节 支柱整正方法
接触网支柱的整正方法较多,支柱类型不同,整正方法也不同。目前,腕臂柱一般使用反正扣整正器整正,混凝土软横跨柱尺寸及限界比较大,可采用手板葫芦进行整正,钢柱整正时可在其底座正角钢下面垫不同厚度的铁垫片进行调整。
由于大部分接触网支柱整正是以钢轨作支点来调整的,对线路有一下的影响,尤其是在焊接无轨缝区段,钢轨内应力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钢轨受外力有严格要求,只允许在钢轨
00
锁定温度增减5C~10C范围内进行整杆作业。因此,应根据工务部门提供的锁定温度、施
25
工方法,征得工务部门同意后再进行施工。
一、混凝土腕臂柱的整正
混凝土腕臂柱整正一般需10人左右。 混凝土腕臂柱整正工具见表18-1。 1、整杆器的安放 (1)、首先将整杆的固定框架固定在支柱上,固定点不超过轨平面以上500毫米,以保证整杆器装好后,不侵入车辆限界。
(2)、将整杆器的两个钢轨卡子分别固定在支柱两侧的钢轨上,钢轨卡子的安装位置应在整杆器的活动范围内。一般各距离支柱3米左右。
(3)、根据钢轨卡子与框架间的距离,将整杆器丝杠倒出,丝杠两端长度应相等。然后将丝杠与钢轨卡子和框架连接,销钉插好后,即可开始调整。
2、调整支柱限界:
摇动整杆器手柄,调整丝杠长度,两整杆器同时动作将支柱拉直立,然后将丁字尺上头 钢轨上,并超平,测量支柱侧面限界,首次检查其限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限界若小,将方垫木垫在支柱根部适当位置的内侧,然后摇动手柄,则二整杆器同时拉动支柱,由于杠杆作用,根部向后移。再使支柱直立,检查支柱限界,直到限界达到要求为止。
限界若大,则反之。 3、校正支柱扭钭
将丁字尺卡于钢轨内缘,并超平,再将木杆插入杆腹孔进行拨动,起码到支柱前后缘均贴于丁字尺为止。
4、调整支柱倾钭度
在支柱限界允许误差范围内,继续调整丝杠长度,使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顺线路方向倾斜度艾符合整正标准。考虑到支柱受力后要向线路侧回倾,故施工时,垂直线路方向的倾斜度宜适当加大。
5、按要求安装横卧板,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准备基坑回填。 二、混凝土软横跨柱整正
混凝土软横跨柱整正一般需要10~15人,其整正工具见表18-2。
1、三个手板葫芦大致互成1200,其中两人通过临时地锚固定在田野侧,另一个固定在线路侧(在线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两个手扳葫芦牵引绳钩在支柱的固定位置以不侵入车辆限限为原则,田野侧的可适当挂高一些。地锚一般采用钢钎组成的三联桩或多联桩锚。
2、混凝土软横跨柱整正工作,是通过三个手扳葫芦的协调动作进行。当线路侧手扳葫芦拉紧时,田野侧的手扳葫芦就放松,反之亦然。限界的调整方法与腕臂柱类似。支柱扭斜仍用木杠拨正。
3、按规定进行基坑回填及安装横卧板,当回填至1/2坑深时,即可将手扳葫芦撤除。注意,三个手扳葫芦必须同时撤,以防支柱变位。
4、即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三、钢柱整正
钢柱整正工具见表18-3
用厚薄不同的钢垫片,调整钢柱的倾斜度,每块垫片面积不小于50×100毫米,每个角下钢垫片数目不宜超过3片,应放在钢柱主角钢下面,基础螺栓应对角循环紧固,使之受力均匀。
第二节 支柱整正
一、支柱受力后的倾斜标准(钢筋混凝土支柱从地面起算,钢柱从基础面起算)
26
1、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施工误差为±0.5%,但锚柱端部应向位线侧倾斜0~100毫米;有补偿制动框架的锚柱,受力后应直立,施工误差允许向拉线侧倾斜0.5%;
2、横线路方向: (1)、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支柱应向铁路外侧倾斜,钢筋混凝土支柱为0.5%至支柱外缘垂直,钢柱为0.5%至1%;
(2)、两侧悬挂的支柱,安装隔离开头支柱,曲线内侧支柱和位于直线上并与相邻锚柱同侧的转换支柱,均应直立,允许施工误差为:向受力的反方向倾斜0.5%,无明显受力方向时为±0.5%;
(3)、软横跨支柱应向受力的反方向倾斜:钢筋混凝土支柱和13米钢柱为1%至支柱外缘垂直,15米钢柱为端部倾斜150~300毫米。
0
二、每组软横跨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超过3。
三、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施工误差为:+100、-60毫米,在施工中尽量避免负误差以防止因工务拨道等因素造成的侵入限界。
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基础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施工误差为±100毫米。
第三节 回填及侧沟改移
当支柱整正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回填及侧沟改移等工作。 一、回填 1、回填要求 (1)、填土要分层夯实,每回填0.3米,应夯实一次; (2)、遇有炉渣、碎石、块石、或砂质地带,必须掺有粘土拌合回填; (3)、冬季施工时,应将冻土块打碎,并不得掺杂冰雪块等。 (4)、拉线坑及支柱横卧板要加固夯实: (5)、混凝土支柱及钢柱的基础部分土层厚度小于规定埋设值时,应进行培土。位于填方处的支柱,其培土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高填方培土困难时,可采取适当加固措施、如砌石、打木围桩等。
2、支柱培土
混凝土腕臂柱与混凝土软横跨柱,基础部分土层厚度(即埋深)不应小于表18-4所列值。
支柱位于路堤区段,其田野侧土厚度应大于0.5米。在高路堤地段为减少填方量,基础底面以下部分可埋设木桩。木桩直径为0.1~0.15米,木桩间隔一般为1米左右。护桩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般不宜超过7根,护桩间用木桩作挡板。
填土坡脚与路基面高度不小于支柱埋深。 3、钢柱基础培土
钢柱基础土层厚度应低于基础面100~200毫米。
基础位于路堤区段应进行培土,其田野侧土层厚度应大于0.5米,宽度自基础面侧处缘在顺线路方向扩展0.5米。
4、混凝土软横跨支柱回填
软横跨混凝土柱承载较大,由于回填夯实不够,往往难以保证支柱的稳定。现场施工中彩了在支柱根部的田野侧和支柱上路的线路侧填砌混凝土的方法来加固支柱,如图18-5。
5、基础帽
在钢柱承受负载后,在钢柱与基础联接处,应进行基础帽,以防浸水腐蚀基础螺栓,并固定垫片,一般基础帽混凝土强度为50级。
1、浆砌片石
27
用于高填方支柱、基础的回填加固。 (1)、石质要求:
石质要均匀、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如有山皮、水锈应尽量清除,方可使用。 (2)、片石搭配规格:
片石尺寸,分大、中、小三种,搭配作用,其规格见表18-5。 (3)、砌石顺序及方法 先砌角石(定位石),再砌镶面石,然后填腹。砌完一层石,不必找平,即铺座灰安砌上层石块。每砌三层,按“大平、小不平”的要求,找平一次,即为一砌筑行列,其高度为70~120厘米。
挤浆安砌:每一石块,须先在底面及相邻已砌石块的侧面铺抹足量的砂浆,要求面面挤满砂浆,洞口塞紧小石块。
龟纹缝砌法:砌筑高度不受行列限制,一般是直砌到顶。各石块间犬牙次错,互相压缝,衔接成一个整体,尽量减少小石块的用量。石块要适当选配,每块均用挤浆法砌紧,必须避免将片石楞起搁置。
护坡砌法:浆砌护坡分单层铺砌(厚20~25厘米)与双层铺砌(上层厚20~30厘米)两种,下设碎石或砾石块轴线与坡面相垂直。
2、干砌片石 (1)、干砌片石应铺砌在充分密实,没有鼓起现象的基层土壤上,但在潮湿受冻害严重的土壤边坡上则不宜采用。
(2)、干砌片石的铺砌方法有栽砌、平砌两种,单层护坡用载砌,片石垛和铺底用平砌。 (3)、栽砌法是以石块(片石或卵石)的轴线与铺砌两相垂直的砌法,上下层间的石块应错缝塞稳。
(4)、平砌法是分层水平铺砌,外露石块应按设计坡度码砌,层间石块要错缝和压根(上层石块压着下层石块的尾部),填腹石应交错嵌砌,互相错缝。
(5)、在土质边坡上铺砌时,要设垫层。垫层应用含泥量不超过5%的卵石,砂砾或碎石,其厚度不小于10厘米。
(6)、基底处理:铺砌工作要在土工建筑沉或夯实后进行。基底个别搞尘要用砾石或碎石夯填。
(7)、砌筑方法:按照挂线位置,在垫层上试砌,如不平稳,应敲去突出棱角,并用合适的小片石垫实,拨正靠紧,然后用手锤敲击使片石坐稳。对于铺砌面层,应选用合适的小石块填槽塞疑缝,并用手锤锤击塞紧。
侧沟通常设置于路堑路基的两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堑边坡面及路基面范围内的地面水,一般用梯形断面,底宽0.4米,深度0.6米。
接触网支柱和基础,在回填过程中经常和侧沟发生干扰,应按侧沟原宽和进行改移,侧沟采取何种方式加固仍用何种方法进行加固。
第四节 安全注意事项
一、在整正过程中,整正器、手板葫芦等整杆工具不得侵入车辆限界,支柱各部分也不得侵入限界,混凝土软横跨柱的整正应向车站办理临近线路封闭手续,当利用行车间隔整正时,必须按规定设置行车防护。
二、整杆器使用时,应用力均匀,注意平衡两整正器的动作,不得猛拉猛推,以防将支柱折断。
三、使用手板葫芦整正支柱时,三个方向的操作人员必须要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协调动作,不得擅自盲目操作。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