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变迁,故D项正确。
26.【答案】(1)特点:礼刑结合(以礼教为法律的原则);追求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法自君
出(或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法律为专制政治服务、法律实质属于人治);刑法发达,民法薄弱(或:行政与司法合一;以刑律为主;民众权利意识淡薄);对危害统治的罪行处罚严重:长期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任四点,8分)
成因: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宗法制的影响;自然经济的发展;重视伦理道德(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点2分,任三点,5分)
(2)进步: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反对人治);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任两点4分)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近代西方民主法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入。(任三点,6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和“汉武帝以后,儒法渐趋合流,刑罚与教化结合”可知礼刑结合,根据材料中“赞成“刑期于无刑”的息讼无讼理想”可知追求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据材料一“商鞅主张法自君出,‘垂法而治’”可知法自君出,据材料一“唐朝颁行《唐律疏议》……成为宋元明清的法典蓝本”可知刑罚发达、对危害统治的罪处罚严重以及长期发展形成体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进行,在中国古代,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经济上是自然经济占主导,文化上受儒家思想影响。
(2)第一小问进步之处,据材料二“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可知法治要以宪法为依据和前提,据材料二“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可知注重民权,据材料二“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可知实行司法独立;第二小问背景,结合中国近代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得出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维新思想的兴起和西方思想的传播。
27.【答案】主题方向:①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年和1934年
—1937年)。
②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任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25年—1927年;1927—1934和1937—1940年等)。 ③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
④从变化总的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奋斗中不断壮大。
- 13 -
⑤其它合理的论题
示例1: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2分)
论证: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4分)
②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4分)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2分)
【解析】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人数减少的原因探究等,结合史实论证即可,注意史论结合。
28.【答案】(1)通货膨胀严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深陷越战泥潭;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
力相对下降;第三世界兴起。(6分,答对三点即可)
(2)促成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局面;客观上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造成了第三世界的动荡。(9分)
【解析】(1)据材料“尼克松就任时,通货膨胀上升到极为令人不安的程度”得出通货膨胀严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据材料“国际竞争局面的加剧化和轻易获取第三世界原材料机会的丧失”得出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相对下降,第三世界兴起,根据所学可知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相关。
(2)据材料“积极寻求与北越等国谈判实现‘荣誉的和平’”得出促成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局面,据材料“希望‘朋友国’要承担其未来发展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财政经费、贸易等经济方面”可得出客观上推进世界多极化,据材料“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裁政权以实现对抗民众反抗与国际市场的独占,导致地区动荡;‘盟国’离心迹象更为明显”可得出造成了第三世界的动荡等。
29.【答案】(1)早年主张君主立宪,推动宪政政治发展;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晚年投身民主革命,参加国民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8分) (2)杨度一生致力于实现民主政治,探索国家富强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顺应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他在思想和行动上与时俱进,顺应革命发展潮流,虽然有过支持袁世凯称帝行为,但从主流看,是一位促进历史进步的优秀人物。(7分)
- 14 -
【解析】(1)据材料“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可知他早年留学日本,主张君主立宪;“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传播法律常识,推动宪政政治的发展;“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可知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晚年倾向革命,参与国民大革命;“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可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从功过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他一直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从传播君主立宪制到投身国民大革命再到加入共产党,说明他一直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过错看,据材料“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可知他支持袁世凯称帝,但总体看来,他是一位探索社会进步优秀的人物。
- 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