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 19:09: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基本问题

导论

一、基本概念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5、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的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与存在有统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已存在没有统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11、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二、基本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及其特点: (1)产生条件:

1)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 1

2)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属于德国古典哲学。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唯心主义方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绘为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3)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属于德国古典哲学。 其重要成就在于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地位,批判了宗教和神学,是杰出的无神论。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即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主义,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特点: 1.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确立实践的观点为自己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因为:

1)从世界观来说,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把握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的,人的世界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2)从认识论来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3)从历史观来说,实践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因此,实践的观点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

质,也不能理解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的道理。 2.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近代,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而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建立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一切旧哲学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的注意的,旧唯物主义只是在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基本特征。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 (1)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何者是本原;二是思维与存在有物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尊在,世界能否被人们所认识的问题。 (2)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作用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作用:一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 论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 2

3. 马哲在当代(略) 科学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第一章 物质与世界

一、基本概念

1、物质: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4、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食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5、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6、劳动: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7、生产方式:指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即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8、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9、唯心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精神、意识的,都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0、主观能动性:即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二、基本问题

1、列宁物质定义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确认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物质定义有如下含义:

1)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指出了物质的最本质属性或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2) 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简言之,物质是可以

认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 3

3) 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一切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本质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绝对的,

与此不同,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却是可变的、相对的,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属性混为一谈。 重要理论意义:

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捍卫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 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 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哲学上的物质观等同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缺陷。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构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2、如何理解时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同时,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形态、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又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如何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中的决定作用?

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其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自然前提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基础,则是劳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劳动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的劳动是专属于人的劳动,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劳动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在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劳动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劳动不仅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离开来,同时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劳动不间断地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使人类社会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4、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指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即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沟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担当者。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 4

搜索更多关于: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复习 的文档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ind435gwq35m4y31ezc5v45r56fh1008y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