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LNG产业现状
中国液化天然气工业起步比较晚,但近10 年来,在LNG链上的每一环节都有所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在某些环节上进展较大。如广东大鹏和福建LNG接收站已经投产,上海LNG项目正在建设,另有十几个LNG项目正在设计和规划中;小型液化厂和卫星气站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小型LNG装置的实践,第一台实现商业化的液化装置是于2001年建成的中原天然气液化装置,第一台事故调峰型液化装置是于2000年建成的上海浦东天然气液化装置。在引进液化技术的同时,国内有关企业也开始注重自己开发天然气液化技术,并已基本掌握了小型天然气液化技术。已建和在建的商业化液化装置见表1。
表1中国已建和在建的商业化液化装置表
类别 名称 上海浦东LNG装置 中原绿能LNG装置 引 进 技 术 新疆广汇LNG装置 新澳涠洲LNG装置 海南海燃LNG装置 中海油珠海LNG装置 鄂尔多斯LNG装置 龙泉驿LNG工厂 宁夏LNG工厂 鄂尔多斯LNG工厂 犍为LNG工厂 国 产 技 术 江阴LNG工厂 沈阳LNG工厂 西宁LNG工厂(一期) 西宁LNG工厂(二期) 安阳LNG工厂 晋城LNG工厂 晋城LNG工厂(二期) 内蒙古时泰LNG工厂 西宁LNG工厂(三期) 规模 (104 m3/d) 10 15 150 15 25 60 100 10 30 15 4 5 2 6 20 10 25 60 60 20 地点 上海浦东 河南濮阳 新疆鄯善 广西北海 海南福山 广东珠海 鄂尔多斯 四川成都 宁夏银川 鄂尔多斯 四川犍为 江苏江阴 辽宁沈阳 青海西宁 青海西宁 河南安阳 山西晋城 山西晋城 鄂托克前旗 青海西宁 投产或拟 投产时间 采用的液化工艺 2000-02 法国索菲公司级联式液化流程(CII) 2001-11 法国索菲公司级联式制冷循环 2005-08 德国林德公司的SMRC 2006-03 美国SALOF两级膨胀机制冷循环 2006-03 加拿大PROPAK公司氮气循环两级膨胀制冷流 程 2008-10 美国B&V公司Prico液化工艺(SMRC) 2008-12 美国B&V公司Prico液化工艺(SMRC) 2008-08 全液化装置、氮气膨胀制冷 2009-10 全液化装置、(氮气+甲烷)膨胀制冷 2009-06 全液化装置、(氮气+甲烷)膨胀制冷 2005-11 利用管网压差、单级膨胀制冷、部分液化 2006-10 利用管网压差、单级膨胀制冷、部分液化 2007-09 全液化装置、(氮气+甲烷)膨胀制冷 2008-01 利用管网压差、单级膨胀制冷、部分液化 2008-08 全液化装置、氮气膨胀制冷 2009-02 利用管网压差、双级膨胀制冷、部分液化 2008-10 全液化装置、MRC制冷 2009-09 全液化装置、MRC制冷 2009-04 全液化装置、(氮气+甲烷)膨胀制冷 2009-06 全液化装置、氮气膨胀制冷
合肥LNG工厂 泸州LNG工厂 山西顺泰LNG工厂 泰安LNG工厂 苏州LNG工厂 LNG实验装置 8 5 50 15 7 2 安徽合肥 四川泸州 山西晋城 山东泰安 江苏苏州 黑龙江大庆 2009-05 全液化装置、MRC制冷 2007-03 利用管网压差、膨胀制冷、部分液化 2008-11 全液化装置、(氮气+甲烷)膨胀制冷 2008-03 全液化装置、氮气膨胀制冷 2007-11 利用管网压差、膨胀制冷、部分液化 2007-12 全液化装置、MRC制冷 合计 729(其中引进技术规模为375×104 m3/d,国产技术规模为354375×104 m3/d) 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于1995年正式启动,当时国家计委曾委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进行东南沿海LNG引进规划研究。1996年12月,经过I a调研,中海油上报了《东南沿海地区利用LNG和项目规划报告》,为中国发展LNG产业奠定了一个框架性的基础。2006年6月,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期工程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规模化进口LNG时代的到来。目前已建、在建和规划中LNG项目达13个,分布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海南、江苏、山东、辽宁等地,见表2。
表2已建、在建和规划中LNG项目表
类别 已 建 项目名称 广东LNG项目 福建 上海 珠海 浙江宁波 在 建 和 在 规 划 深圳 海南 粤东 粤西 江苏 大连 唐山 山东 合计 规模(104 t/a) 370+4701) 260+240 300+300 300+400+300 300+300 200+200 200+100 200+200 200 350+300 300+300 350+300 300+200 360+3310+300 所属公司 中海油 中海油 中海油 中海油 中海油 中海油 中海油 中海油 中海油 中石油 中石油 中石油 中石化 投产或拟投产时间 2006-06 2008/2012 2009 2010/2015/2020 2013 2013/2020 2012 2012/2020 2014 2011 2011 2013 2012 注:1)表示一期370×104 t/a,二期470×104 t/a,下同。
2 中国LNG产业前景展望
2.1 我国天然气供需展望
按照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速度,未来我国对天然气需求量增长迅速,综合多方机构及专家对我国天然气供需状况的预测结果见表3。无论保守估计还是乐观预测,其结果都显示未来我国天然气的缺口越来越大。
解决天然气供需缺口一方面通过管道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进口;另一方式可利用我国海岸线长的优势,以LNG的方式从世界各地的液化天然气市场购买。相对而言,(与管道引进相比),引进LNG的风险相对要小,客户分散性好、市场开发相对容易、气源的灵活性大。此外,根据我国国情,东南沿海省市经济较发达,对LNG价格的承受能力较强,对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大,而这些地区离资源地较远,因此,这些地区完全具备引进LNG的条件。
表3 中国未来天然气的供需预测表 108 m3
年份 预测消费量 2010 2015 2020 1 100 1 600 2 100 保守预测 预测产量 900 1 200 1 500 需求缺口 200 400 600 预测消费量 1 500 2 400 3 550 乐观预测 预测产量 1 100 1 600 2 400 需求缺口 400 800 1 150 2.2 LNG贸易形势展望
目前全球共已建LNG生产线81条,总产能已达1.91×108 t/a;在建LNG生产线有13条,总产能约为0.58×108 t/a,规划中的LNG生产线有30条,总产能为1.44×108 t/a。LNG贸易正日益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其占天然气地区间贸易的比例从1970年的0.3%增加到2007年的29.17%。
全球现有的主要的LNG消费市场:亚太地区(不包括北美)、欧洲和北美。亚太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快、经济保持良性发展、能源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LNG需求量由2000年994×108 m3增至2007年的1 480×108 m3。预计2010年将达1 800×108 m3,年均增
量约7%,而在此期间可供亚太地区的供应量仅增4%。亚太地区最大的2个LNG进口国日本和韩国需求增长趋缓,欧洲地区需求增长也不大。但北美地区由于现有天然气田的产量增长缓慢,并有下降的趋势,所以该地区天然气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其需求量急剧增加,尤以美国的LNG需求增长最为明显。2002年LNG进口量只占天然气消费量的1%,2007年上升到2.8%(进口量为3 011×104 t),预计2020年时这一比例将达20%。因此, 未来美国、印度和中国LNG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将使全球LNG供应趋于紧张。从地理位置来看,大西洋盆地、俄罗斯的萨哈林离美国较近,该地LNG资源到美国较有竞争力;而通过扩大卡塔尔的LNG生产线和LNG运输船的规模,降低LNG生产和运输成本,从而使卡塔尔的LNG到岸价在美国市场很有竞争力。中东和亚太地区将成为向中国供应LNG的主要供应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就现阶段情况分析,在短时期内美国尚不会对该地区的LNG供需平衡造成太大的影响。
2.3中国液化天然气产业的前景分析
2006年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这会给中国LNG市场开拓带来积极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和中国政府进其对发展经济的十大措施,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仍将继续,在国际石油价格起伏跌宕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矛盾仍显突出。
近年来,中国LNG项目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发展LNG产业的有利条件。中国近海油气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随着渤海、东海、南海的天然气登陆,沿海一带的天然气管网已初步形成;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地区资源普遍匮乏,天然气需求愿望强烈,且在城市燃气、化工、发电等应用方面都已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天然气的消化潜力大,对气价的承受能力强;中国沿海港口设施条件好,便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装卸和接收站建设,液化天然气可与城市燃气系统贯通、与海上天然气登陆衔接,形成两种气源的互补;“西气
东输”和“广东大鹏LNG项目”示范和宣传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培育;小型LNG液化厂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小气田和边远气田的开发。
当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面临的挑战。分析国际LNG贸易形势,目前国际LNG市场是“卖方市场”,而且这种形式要持续到2010年左右,这意味我国沿海一带LNG项目(特别是那些计划在2010前投产、且资源没有落实的LNG项目)将面临资源落实的困难,近期的国际原油价格和建造LNG项目的钢铁(特别是9%Ni钢)及水泥等基础建筑物资价格起伏很大,使得LNG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3 对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不平衡,将使引进LNG成为这些地区天然气战略的头等大事。沿海地区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深水良港资源稀缺,因此在规划LNG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布局。同时,LNG项目的布点和建设规模还应与“西气”、”俄气“、”海气“等供应统一考虑。国际上一些不成功的案例表明,LNG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十分谨慎小心,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2 资源先行,市场导向
近两年来国际LNG市场由买方市场迅速转化为卖方市场的教训提醒我们,发展LNG要坚持资源先行的原则。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世界各主要能源消费国激烈争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以通过长期合同、短期合同和现货贸易 到直接参与国外天然气田的开发和液化等方式,获得价格合理的LNG资源。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的重要性,将市场定位在价格承受能力强、能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好的地区。根据不同气价水平确定市场需求量和建设规模,做到以市场定需求,以需求定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