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许龙1,乔小勇2
(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2.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00081)
The research on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in Wuhan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XU Long, QIAO Xiao-yong
(1.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74; 2.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100081)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许龙,1988年,男,河南开封,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
划学院,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邮箱248952682@qq.com,联系电话13407179710,联系地址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紫菘公寓8栋118室;
乔小勇,1983年,男,河南新郑,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城市管理硕士,企业管理博士,邮箱qxy@bit.edu.cn。
1
2
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2-2007年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首位比、首位度以及位序-规模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的结构特点: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呈现较为突出的单中心结构,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距较大,首位城市的垄断地位比较突出,同时又有继续集聚发展的趋势。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发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首位度;首位比;位序-规模法则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the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in Wuhan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from 2002 to 2007 by calculating urban primacy index and rank-scale rule,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ructure of Wuhan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urban. The result of the above analysis is that Wuhan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and the urban system exhibits a more prominent single central structure,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with a big gap relative to central city, the first monopoly of the city's more prominent, while showing gathering trend continuall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es, 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he advice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Wuhan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and the system.
Key Words: Wuhan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primacy ratio;primacy index ;rank-scale rule
一.引言
城市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者国家中,由不同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所组成的集合,其形成、演变和发展是历史的动态过程,反映在城市群体的规模组合上存在一定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国家级、跨省级、省级等的城市体系结构研究较深较多,而对都市圈的城市体系结构研究较少。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与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城市构成的“1+8”区域经济联合体。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运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与位序-规模法则对武汉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进行研究,重构武汉城市圈城镇空间结构体系,有利于武汉都市圈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体系结构的优化,同时对加强武汉都市圈在中部崛起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拉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镇体系等级研究理论背景
1、国内外研究综述 2、齐普夫法则 3、位序-规模法则
4、首位城市比与首位度指数
三.武汉城市圈及其城市体系结构概况
1.武汉“1+8”城市圈概况
武汉城市圈的空间地域范围由位于长江中游的城市构成,以武汉为中心,包括一个副省级城市:武汉;五个地级市: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三个县级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共九个城市。2009年年末国土面积58051.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1.2%,全国的0.6%,常住人口3001.30万人,户籍人口3151.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1.61万人,非农业人口1178.7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35%。
2007年12月14日,湖北、湖南两省接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文,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在我国《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对中国33个城市群的竞争力进行点评与排名中,武汉城市圈在成长竞争力方面列第五位,仅次于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目前武汉城市群处于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演变的关键阶段。
2.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现状
从表1可知,截止2007年末,武汉城市圈中共有一个特大城市即武汉市,非农业人口达到528.62万,占城市群总非农业人口的48.45%。拥有100到200万非农业人口的城市有一个即黄冈市,非农业人口为165.33万。拥有50-100万非农人口的城市有三座,为孝感,黄石和咸宁市。鄂州、仙桃、潜江、天门的非农业人口都处于20万到50万之间。
表1 2007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非农业人口位序-规模表 城市名称 位序(非农业人口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规模(万人) 比重(%) 规模(万人) 比重(%) 828.21 730.98 516.76 255.39 286.08 107.01 148.10 100.20 162.10 26.42 23.32 16.48 8.15 9.13 3.41 4.72 3.20 5.17 528.62 165.33 97.31 92.81 77.40 41.12 37.98 36.2 34 48.45 15.15 8.92 8.51 7.10 3.77 3.48 2.77 1.87 武汉 黄冈 孝感 黄石 咸宁 鄂州 仙桃 潜江 天门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武汉城市圈的九个城市,每个城市作为一个基本研究单元,在研究过程中以每个城市的非农业人口衡量城市规模。运用城市首位比、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来进行分析研究时,主要数据为2002-2007年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各年的非农业人口数量,数据来源与2002-2008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本文第二部分列出了2007数据)。 2.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此部分内容放在第一章节 (1)首位城市比与首位度指数
首位城市比是指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城市体系的其余城市人口规模之和的比,可以反映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特征,模型如下:Sn?P1(/P2?P3?P4?...?Pn)。其中,Sn为城市首位比,n为全体城
、P2、P3、P4、...、Pn是从大到小排序后的城市人口规模。区域的首位城市比越大,说市数目,P1明城市体系的首位度越大。
马克·杰斐逊在193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概括,并提出了首位律,研究对象中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就是首位度,即两城市指数。后来,为了改善两城市系数的的简单化,有学者提出了四与十一城市指数的概念。两城市和四城市模型如下: 两城市指数:
S2?P1/P2,四城市指数:S4?P1(/P2?P3?P4)、P2、P3、P4。其中,P1为从大到小排序后的城市人口规模。一般来说,首位度指数越大,首位度越大。正常的两城市指数应该为2,四城市指数为1。 (2)位序-规模法则
位序-规模法则是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本文采用罗特卡模型
?qPPP?P?Rr1r的一般化公式:。其中:r是区域中排序第r位的城市人口,1是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
市人口,
Rr是排序第r位城市的位序,q是常数。q值越接近1,表明城市模型分布接近齐夫(G.K Zif)
q值大于1,表明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比较集中,大城市很突出,而中小城市发育不够,首
的理想状态;位度较高;
q值小于1,表明城市规模分布比较分散,高位次的城市规模不够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
q值变大说明城市规模趋于集中,q值变小,即说明城市规模趋于分散。
当进行多年比较时,如果(3)
四.武汉城市圈等级规模结构计算结果与分析
1.城市首位比与首位度指数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2002-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湖北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使用2002-2007年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各年的非农业人口数量,计算出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2002-2007年的城市首位比、两城市指数与四城市指数(见表2)。
表2 2002-2007年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的城市首位比、两城市指数与四城市指数表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城市首位比 0.95 0.87 0.84 0.81 0.91 0.94 两城市指数 4.18 3.60 2.83 3.08 3.14 3.20 四城市指数 1.66 1.57 1.40 1.52 1.47 1.49 从表2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2-2007年城市首位比均在0.8以上,说明武汉城市圈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