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9.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
(1)作亭者谁 作: 建造
.
(2)饮少辄醉 辄: 就
.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寄托
.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 弥漫的云气
.
(5)云归而岩穴暝 归: 聚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光水色。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它的乐趣也没有穷尽。 12.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醉”是表象、“乐”是实质?(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3.选文第2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按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先写山间朝暮之景,再写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是进亦忧 .
(4)先天下之忧而忧
.
(5)娇儿恶卧踏里裂
尝: 曾经 居: 处在 是: 这样 先: 在……之前 恶: 不好的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从战乱(多年)很少得到安眠,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16.【乙】文中与【甲】文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7.【甲】【乙】两段选文中作者的“忧”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关心百姓疾苦,心忧天下苍生,关注百姓的悲喜。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楗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
唐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漾④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如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有删改)
【注】①楗: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
A.江沱自岷而别 别:离开
.
B.而阔沟以导之 阔:使……宽阔
.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峙:耸立
.
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一年四季无论早晚在桥上置备酒席,也是全成都府美丽的景象啊。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这个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发。 20.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不同。两文尽管都提到因重修名胜而写,但本文主要写了由合江亭带来的水利之便而引发的感慨;而《岳阳楼记》则主要借“记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参考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开始分流,张若、李冰驻守巴蜀,才开始修建分水堤来遏制洪水,后来挖宽沟渠来疏导洪水,极大地灌溉了蜀地、广汉的田地,蜀地得以变得富饶。现在成都的两条河,都是长江、沱江的支流,(水源)来自西北,而在成都府的东南方向汇合,这就是所谓的二江双流。沱江一直顺着城南的护城河,与长江并行向东流去。
唐人高骈开始开凿新渠,环绕着从成都府的北面凿出,然后才在已有的水中小块陆地汇合。水中小块陆地,是原来的合江亭。唐代的人们饮宴饯行的地方,名士也常常在此写诗。时间久了,长了太多杂草没有整治,我才命人修葺它,用来作为船官处理事务的地方。从高处往下看,暗绿色的水波非常辽阔,水势辽远到数里之外。东山翠绿的山脚,与烟林篁竹排列耸立在它的前面。水流声抑扬顿挫,鸥鸟上下飞翔。商人和渔人的船艇,交错地排列着游弋摆开。一年四季无论早晚在桥上置备酒席,也是全成都府美丽的景象啊。
不久,主管的官吏请我将这件事记述下来,我认为蜀国的田地看起来像官方的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