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18:39: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滑县2012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参赛教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

2、 地球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3、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并设计活动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中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教材设计了13页的读图思考,请学生想象在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通过正确转动地球仪来让学生观察,给学生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考虑到学生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会有

一些难度,教材淡化定义的表述,只强调由于参考点的不同,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不必展开叙述。

“黄赤交角”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掌握它的概念:“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度26分,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度34分,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度。“三个基本不变”是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度26分;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两个变”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结合第16页的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础知识,但是初中地理讲的是地球运动的平均状态,没有讲细节,高中地理中讲地球运动更接近于实际状况,注重细节的描述,由于学生尚未建立起空间概念,缺乏空间思维能力,所以在学习中应多用数据说话,并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难点】

1、 恒星日和太阳日;

2、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方法】

1

滑县2012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参赛教案

1、 运用对比的方法讲授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 运用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学习方法】

1、 比较学习法 2、 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教具】

地球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

1958年7月1日,一代伟人毛主席读了6月30日的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欣喜之余,提笔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在地上真的能“日行八万里”?是不是坐在哪里都可以呢?想知道答案,就跟我一起从本节课中寻找吧!(本节课一共有5个问题需要学生回答,3个读图思考和2个活动,所以把学生分成5组,因为问题是越往后越难,所以希望同学们学会抢答。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讨论问题)

[推进新课]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我们可以从图1.14中证明地球的自转。(展示图片1.14并说明)

1.方向: 自西向东 [学生活动]

问题一:课本13页读图思考(教师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方向)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观

察我演示的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和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并分别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学生回答:略 2.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

参考点 时间长度 名称 备注

一颗遥远的恒星 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 24小时 太阳日

3.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

角速度: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24=15度/每小时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弧长等于半径乘以弧所对应的角。当角度相同时,半径越长则弧长越长。

[学生活动]

问题二:课本14页读图思考上

2

滑县2012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参赛教案

学生回答:略

现在我们就可以回答本节课开头提出的问题了,只有在赤道上才能“坐地日行八万里”,而且还是参考的地球的自转线速度,个人与地球表面的相对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

[过渡]

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讨论问题。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1、 方向:自西向东

2、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年,其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3、 公转轨道: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

4、 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学生活动]

问题三:课本14页读图思考下 问题四:课本15页活动

学生回答:略 [随堂练习]

1、根据地球公转速度的特点,推测5月1日到10月1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征。 (先变慢,再变快) [过渡]

前面我们介绍了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这就造成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大问题。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为什么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就要运动,因为有黄赤交角的存在,为什么会有黄赤交角呢?下面我们借助图1.18来探讨一下。 (一)黄赤交角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是不变的,如果把地球的公转轨道面看成一个水平面的话,那么可以认为地轴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一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和角度是不变的,这就使得赤道所在的平面(赤道平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这个交角就叫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ˊ。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度26分,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度34分,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度。“三个基本不变”是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度26分;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两个变”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纬23°26ˊ(北回归线);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纬23°26ˊ(南回归线)。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

[学生活动]

探究性作业(问题五:课本16页活动 )

3

滑县2012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参赛教案

学生回答:略

[课堂总结]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运动 轴心 方向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角速度 除南北极都是15度每小时 速度 线速度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产生了二分二至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方向

1、自转 周期

速度

方向

2、公转 周期 轨道 速度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周期 4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的文档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jbld5umw51jxut0i34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