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37 晶体结构与性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100分)
1.(20分)磁性材料氮化铁镍合金可用Fe(NO3)3、Ni(NO3)2、丁二酮肟、氨气、氮气、氢氧化钠、盐酸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3+
(1)Fe的电子排布式是 。
(2)N和NH3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3)NH3的沸点高于PH3,其主要原因是 。
3-(4)与N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是 。
(5)向Ni(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刚开始时生成绿色Ni(OH)2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沉淀会溶解,生成
2+2+
[Ni(NH3)6]蓝色溶液,则1 mol [Ni(NH3)6]含有的σ键为 mol。
图1 图2
(6)图1是丁二酮肟与镍形成的配合物,则分子内含有的作用力有 (填序号)。 A.氢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金属键 E.配位键
组成该配合物分子且同属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7)铁元素对应的单质在形成晶体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堆积方式。则这种堆积模型的配位数
为 ,如果Fe的原子半径为a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计算此单质的密度表达式为
-3
g·cm(不必化简)。
2.(20分)氮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回答下列问题:
15
(1)基态N中有 个运动状态不相同的电子,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且和氮元素同主族,基态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元素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3)氨基乙酸(H2N—CH2—COOH)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 ;1 mol H2N—CH2—COOH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二氧化碳为氨基乙酸分解的产物之一,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等电子体 (填化学式)。
(4)三氟化硼与氨气相遇,立即生成白色固体,写出该白色固体的结构式: (标注出其中的配位键);利用“卤化硼法”可合成含B和N两种元素的功能陶瓷,图1为该晶体的晶胞结构,该功能陶瓷晶体的化学式为 。
(5)铁与氨气在640 ℃时可发生置换反应,其中一种产物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该晶胞的边长为a n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3
g·cm(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3.(2018湖北六校联合体联考)(20分)由P、S、Cl、Ni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占有的原子轨道数目为 ,P、S、Cl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1
(2)PCl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 ,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3)PH4Cl的电子式为 ,Ni与CO能形成配合物Ni(CO)4,该分子中π键与σ键个数比为 。
2+2+
(4)已知MgO与NiO的晶体结构(如图甲)相同,其中Mg和Ni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6 pm和69 pm,则熔点:MgO (填“>”“<”或“=”)NiO,理由是 。
甲
乙
(5)若NiO晶胞中离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1,0),则C的坐标参数为 。
2-2+
(6)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做密置单层排列,Ni填
2-充其中(如图乙),已知O的半径为a m,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 g(用a、NA表示)。
4.(20分)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材料有单晶硅,还有铜、锗、镓、硒等化合物。
+
(1)亚铜离子(Cu)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其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数目为 个。
(2)图甲表示碳、硅和磷元素的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其中表示磷的曲线是 (填标号)。
碳、硅和磷元素的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
甲
二氧化硅晶体结构 氮化镓晶体结构
乙 丙
(3)单晶硅可由二氧化硅制得,二氧化硅晶体结构如图乙所示,在二氧化硅晶体中,Si、O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为十二元环,则每个硅原子连接 个十二元环。
(4)氮化镓(GaN)的晶体结构如图丙所示,常压下,该晶体熔点为1 700 ℃,故其晶体类型为 ;判断该晶体结构中存在配位键的依据是 。
(5)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因而硼酸(H3BO3)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
---[B(OH)4]。[B(OH)4]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不考虑空间构型,[B(OH)4]中原子的成键方式用结构简式表示为 。
(6)某光电材料由锗的氧化物与铜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熔合而成,其中锗的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
-3-10
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已知该晶体密度为7.4 g·cm,晶胞边长为4.3×10 m,则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
2
5.(20分)碳是地球上组成生命的最基本元素之一,可以sp、sp和sp杂化轨道成共价键,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与其他元素结合成不计其数的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碳及其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碳原子核外有 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 (2)光气的分子式为COCl2,又称碳酰氯,是一种重要的含碳化合物,判断其分子立体构型为 ,其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 杂化。
(3)碳酸盐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解,实验证明碳酸盐的阳离子不同、分解温度不同,如表所示:
3
碳酸盐 热分解温度/℃ 阳离子半径/pm MgCO3 402 66 CaCO3 900 99 BaCO3 1172 112 SrCO3 1360 135 试解释为什么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逐步升高? 。 (4)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60(结构如图甲),又名足球烯,是一种高度对称的球碳分子。立方烷(分子式为C8H8,结构是立方体,结构简式为)是比C60约早20年合成出的一种对称型烃类分子,而现如今已合成出一种立方烷与C60的复合型分子晶体,该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立方烷分子填充在原C60晶体的分子间空隙中。则该复合型分子晶体的组成用二者的分子式可表示为 。
(5)碳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石墨,其晶体结构如图丙所示,虚线勾勒出的是其晶胞。则石墨晶胞
-3
含碳原子个数为 个。已知石墨的密度为ρ g·cm,C—C 键键长为r c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计算石墨晶体的层间距为 cm。
(6)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其晶胞如图丁所示。已知金属钠的晶胞(体心立方堆积)沿其体对角线垂直在纸平面上的投影图如图A所示,则金刚石晶胞沿其体对角线垂直在纸平面上的投影图应该是图 (从A~D图中选填)。
3
考点规范练37 晶体结构与性质
523
1.答案(1)1s2s2p3s3p3d或[Ar]3d (2)sp、sp (3)NH3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4)V形 (5)24 (6)ACE O>N>C
2
2
6
2
6
5
(7)8
3+2262655
解析(1)Fe为26号元素,则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p3s3p3d或[Ar]3d。
(2)N为平面三角形,氮原子为sp杂化;NH3为三角锥形,氮原子为sp杂化。
3-3-(4)N电子数为10,与N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分子为H2O,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
2+
(5)在[Ni(NH3)6]中,每个氮原子与3个氢原子形成σ键,同时还与镍原子形成配位键,也是σ
2+
键,因此1mol[Ni(NH3)6]含有的σ键为4mol×6=24mol。
(6)根据题图可知碳碳间、碳氮间为共价键,氮镍间为配位键,氧氢间为氢键;同一周期中,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该物质中含有的第二周期元素有O、N、C,其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7)铁元素对应的单质在形成晶体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堆积方式,则这种堆积模型为体心立方堆积,即在立方体的中心有一个铁原子,与这个铁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所以铁的配位数为8,每个立方体中含有的铁原子数为8×体的边长为
cm,对应的体积为
-3
2
3
+1=2,如果Fe的原子半径为acm,则立方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所以铁单质的密度表达
式为g·cm。
226261023
2.答案(1)7 1s2s2p3s3p3d4s4p
(2)N>O>C 三角锥形
(3)sp、sp 9NA N2O或
3
2
等
(4) BN
(5)8Fe+2NH32Fe4N+3H2
15
解析(1)基态N的核外有7个电子,所以有7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且和氮
226261023
元素同主族,为33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s2p3s3p3d4s4p。
(2)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和第ⅤA族元素由于存在全满或半满状态,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N>O>C,NF3分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有1对孤电子对,所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
(3)氨基乙酸(H2N—CH2—COOH)中,—CH2—中的碳原子周围有四个σ键,杂化类型为sp杂化,羧
2
基中的碳原子周围有三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杂化类型为sp杂化,1molH2N—CH2—COOH中含有9molσ键,所以σ键的数目9N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三个原子,价电子数为16,与之互为等电子体的为N2O、等。
(4)三氯化硼和三氟化硼常温下都是气体,所以它们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所以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BF3·NH3结构式为
。根据图1,利用均摊法可知,晶胞中含有硼原子数为4,晶胞中含有氮原子数为
8×
+6×
=4,所以化学式为BN。
4
(5)该晶胞中铁原子个数=8×+6×=4,氮原子个数是1,所以氮化铁的化学式是Fe4N,铁与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氮化铁,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Fe+2NH3
2Fe4N+3H2,该晶胞的边长为anm,则晶胞的体积为(a×10)cm,所以密度为
-3
-3
-73
3
g·cm=g·cm。
3
3.答案(1)9 Cl>P>S (2)sp 三角锥形
(3)[H]] 1∶1
2+2+
(4)> Mg半径比Ni小,MgO的晶格能比NiO大 (5)
+-
(6)
22625
解析(1)基态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s2p3s3p,其核外电子占有的原子轨道数为9。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由于P元素原子的3p能级为半充满的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Cl>P>S。 (2)PCl3中P原子杂化轨道数为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5+3)=4,采取sp杂化方式,有1对孤电子对,所以该分
3
(3)PH4Cl的电子式为[H]];Ni与CO能形成配合物Ni(CO)4,该分子中Ni与C形成配位键(即σ键),CO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则σ键个数为1×4+4=8,π键个数为2×4=8,所以个数之比为1∶1。
2+2+
(4)Mg的半径比Ni小,所带电荷数相同,所以氧化镁的晶格能大于氧化镍,则熔点:MgO>NiO。 (5)若NiO晶胞中离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1,0),因C的x轴坐标与B的x轴坐标相同,y、z轴坐标都在棱的中点上,所以C的坐标参数为。
(6)根据题图可知,每个氧化镍“分子”所占的面积为(2×a m)×(2×a m×sin 60°)=2
+-
a2 m2,则每平方米面积上含有的氧化镍“分子”个数为
,每个氧化镍“分
子”的质量为 g,所以每平方米面积上含有的氧化镍的质量为 g× g。
2262610
4.答案(1)1s2s2p3s3p3d 14 (2)b (3)12 (4)原子晶体
GaN晶体中,每1个镓原子与4个氮原子结合,而镓原子只有3个价电子,故需提供1个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5)sp 或 (6)GeO 72.5
22626101
解析(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s2p3s3p3d4s,失去4s轨道上的1个电子变成基态++226261010
Cu,则基态Cu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p3s3p3d或[Ar]3d,电子占据1个1s轨道、1个2s轨道、3个2p轨道、1个3s轨道、3个3p轨道和5个3d轨道,故电子占据轨道数目为1+1+3+1+3+5=14。
(2)碳、硅和磷三种元素中,硅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则曲线c代表硅;碳、磷原子的价电子
2223
排布式分别为2s2p、3s3p,显然碳原子失去2p轨道的2个电子较易,失去2s轨道的2个电子较难,故碳元素的第一、二级电离能明显小于第三、四级电离能;磷原子失去3p轨道的3个电子相对较易,失去3s轨道的2个电子较难,故磷元素的第四级电离能明显大于第一、二、三级电离能,图中曲线a代表碳,曲线b代表磷。
3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