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公众参与节能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回顾\\分析与启示
作者:马立强 匡绍龙
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06期
摘要:作为一项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深远的活动,公众参与节能行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深入关注和广泛探讨,文章从不同的学科研究视角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评述,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框架,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众参与;节能行为;节能动机;影响因素
20世纪60年代末期,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公众参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自1969年美国学者阿恩斯坦提出公众参与的概念以来,在不同领域取得以广泛应用。节能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合理有效地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措施,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具有直接的关系,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但是我国公众更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行为模式,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节能行动中来,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一、 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动机研究
1. 理论基础。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是研究公众参与节能行为动机的主要理论基础。按照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发展,行为选择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这样一个基本的脉络(见表1)。
这些理论流派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具有明显的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完全理性经济人”这一理论假设上,而新制度经济学虽然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但其研究重点是基于信息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没有涉及心理学的认知,因此新制度经济學只是在有限理性的框架内探讨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决策模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非理性决策。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认为人的选择由外界激励决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决策是消费者的理性行为;后两个流派则是在“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下,认为人的决策是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反应。
2. 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在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方法,其中效用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最为典型(见表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