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
贸易结构是指某一时期贸易的构成情况。贸易结构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贸易结构。
狭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商品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其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Merchandise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工业化程度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反映该国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素 生产力因素 生产关系 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
科技资源
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
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即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进口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商品结构的特征则是以出口初级品为主,进口工业成品为主。
国际贸易结构包括:包括商品结构和市场地区分布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
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为便于分析比较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
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的具体表现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主要表现在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和服务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
第一、国际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
90年代以来,世界商品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而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最具活力的是工业制成品贸易。从近10年的情况看,在世界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年均增长9.8%,而初级产品贸易仅增长2.2%。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03年,工业制成品比重将上升到79.5%,初级产品所占比例则将由60年代的45%降至20%左右。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技术因素在国际货物贸易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电子产业、海洋及微生物技术、太空航天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及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并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国际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趋势。据联合国统计,1965年世界技术贸易额仅25亿美元,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足1%;进入90年代,这一比例猛增到25%,其增长速度之快为一般商品所望尘莫及。
在国际技术贸易增长的同时,技术贸易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向着知识型、信息型等软件技术方面倾斜。以微电子技术为例,其产品及与其相关的办公信息设备类商品的增长速度2003年高达31%,其力度超过历来唱“主角”的化工、汽车、纺织、服装等主要出口商品,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1大类商品中增幅最大。1980年,这类产品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仅为4.12%,目前这类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到12%,已成为牵动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二、国际服务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约为20%,但在90年代则上升到25%左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一直在60%以上。
在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商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呈正相关态势。二战以后,由于第三次产业革
命,电讯金融以及各种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从而使得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运输,旅游及其他服务中,运输服务比重下降。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金融,信息服务业在新的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中,国际运输服务占38.5%,国际旅游占28.2%。其他服务占30.8%。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截止2003年,国际运输服务比重由38.5%下降到27%国际旅游的比重由28.2%上升到31.9%,其他服务的比重由30.8%上升到41.1%。2003年,全球运输业增长率为2%。旅游业增长率为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业的增长率为7%,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正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商品结构高级化趋势。
近年来,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租赁、管理等新型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等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行业发展更快,使服务贸易结构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服务业市场大部分为发达国家所垄断,他们占据了服务贸易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贸易行业有明显优势,其服务行业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的近1/5。世界服务贸易的其他份额也大部分为经合组织(OECD)成员所占据。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受经济整体水平的制约,其服务贸易内容主要局限在旅游、国际工程承包、一般劳务输出等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项目上。显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变化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原因分析
第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越来越多的综合替代物被引入,天然原料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明显下降,世界市场对一些初级产品的需求随之减少,价格降低,甚至出现初级产品贸易的供应大于工业化国家需求量的局面。于是出现了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比重的上升以及初级产品比重的下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利用技术优势,降低对发展中国家资源消耗量大的产品的需求。他们采取的办法,一是降低初级产品在总消费中的比重;二是降低单位最终产品的资源和材料的消耗量;三是提高附加值在新技术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中的比重。此外,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对制成品的保护急剧减少,使制成品贸易比初级产品贸易有更大范围的自由度,制成品贸易得以几乎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正是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比重的上升以及初级产品比重的下降,使得国际货物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目前,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T)产业,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心及发展的方向则是软性化的服务。如果我们考察服务业的分类目录,就会发现服务业是高新科技产业化的主要领域。在服务业的各子目录中,很多产业都是目前技术水平发展变化
最快的行业。由于世界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金融的电子化、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信业务的数字化都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正是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带来了国际服务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又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的直接原因。因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包括:产业结构依次由第一产业为重心向第二产业为重心、进而向第三产业为重心演化。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进而向技术密集型演变。产业结构由低效化向功利化进而向知识化演进。正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带来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
第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的客观原因 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突破国家、民族界限,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指出:“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技术进步的趋势不可逆转。”面对全球化趋势,任何国家都只能接受和适应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由于每个国家几乎都从对外贸易中得到实惠,因此,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纷纷加入到贸易自由化体系中去。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顺利运转,使贸易自由化具有制度上和组织上的保证。贸易政策和体制更趋向自由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不断的扩张。当前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络的兴起,使整个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仅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也明显全球化。与此相应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产业结构总体现状及缺陷
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长期的调整得到了较大改进,但与世界各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突出地表现为总体水平低下,结构严重失衡:第一产业严重滞后,第二产业过度超前,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这种缺陷,可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对比中,看得十分明显。 1、产值结构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2004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第一产业占15.17%,第二产业占52.88%,第三产业占31.95%。同年,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第一产业占18.18%,第二产业占29.7%,第三产业占52.12%,低收入国家地区第一产业占22.14%,第二产业占38.19%,第三产业占39.67%。2004年世界平均为,第一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