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消渴中医辨证论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8:29: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消渴中医辨证论治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十、消渴

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机体阴虚燥热,出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表现简称“三多一少”,根据三多表现的主次,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危机人体健康。

西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以口渴、多尿、善饥、消瘦为主要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证 辩证施护。 【病因病机】

消渴的病因比较复杂,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消渴。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的重要内在因素,其中以阴虚体质最易发病;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或温燥壮阳的药物,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气郁化火,或劳心竭虑,心火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房事不节,劳欲过度,损耗神精,虚火内生,上蒸肺胃,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 、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之中,虽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辩证施护】

(一) 辩证要点

1 、辨病位 消渴病根据其程度的轻重不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对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 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 3.辨本症与并发症 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特点。常见并发症有眼疾、痈疽、肺痨、心脑疾病、水肿、肢体麻木等。一般以本症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症,随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一少”不明显,常因各种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最后确诊为本病。 (二)辨证分型 1.上消(肺热津伤)

证候表现: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小便量多,舌质红,苔薄黄, 脉洪数。

护治法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治疗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

证候表现: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有力。

护治法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治疗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3.下消

(1)肾阴亏虚

证候表现:尿频量多,浑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舌红无苔,脉细弦数。

护治法则:滋阴补肾,润燥止咳。(治疗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2)阴阳两虚

证候表现:尿频数,饮一溲一,面混如膏,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消瘦显着,畏寒面浮,阳痿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护治法则:温阳滋阴,补肾固涩。(治疗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

搜索更多关于: 消渴中医辨证论治 的文档
消渴中医辨证论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k27r1izgs55t2h95x553fre38hi55011a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