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3:31: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版

含解析

出芽和根,可能的原因是( )

A.未见阳光 B.培养时间不到 C.培养基营养过多

D.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不合理

解析:愈伤组织产生根或芽,取决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当细胞分裂素用量与生长素用量的比值低时,诱导根的分化;两者比值适中时,愈伤组织只生长不分化;两者比值高时,诱导芽的分化。

答案:D

6.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列关于这一科学事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有广泛的变异 ③韧皮部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④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体细胞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其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变异性小;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B

B级 能力训练

7.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繁殖方式感染病毒严重,导致产量大大降低。科研人员利用种苗脱毒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 6 - / 12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版

含解析

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配制培养基→外植体的取材和消毒→剥离和接种→培养和移栽→结果检测

请回答问题:

(1) 该技术称为____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 (2) 配制培养基,应加入一定量的琼脂、蔗糖、无机盐、维生素、有机添加物等营养物质。蔗糖除作为碳源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无机盐中NH4NO3、KN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 利用种苗脱毒技术培育马铃薯,常用的培养基有脱分化培养基、生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这三种培养基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4) 在培育过程中,选取的外植体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 进行培养时需将外植体置于25 ℃、无菌和________条件下培养,当试管苗长到34片叶时即可移栽。

解析:(1)该技术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培养基中的蔗糖除提供碳源外,还有提供能量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无机盐中NH4NO3、KNO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氮源。(3)三种培养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及比例不同。(4)植物的芽尖、茎尖分生组织分裂快,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故常用作培育无病毒植株的材料。(5)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再分化过程中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才能产生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提供能量和维持渗透压 提供氮源 (3)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 7 - / 12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版

含解析

的用量及比例不同 (4)茎(芽)尖 茎(芽)尖分生区无病毒或低毒 (5)光照

8.下图表示菊花的茎尖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营养物质和激素。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和小分子有机物,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和________两类植物激素。

(2)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B阶段主要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B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________________等。

(3)此过程要无菌操作,主要是指对________进行灭菌消毒。B阶段需要光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苗的根细胞没有叶绿素,而叶的叶肉细胞具有叶绿素,这是基因____________的结果。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用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接种到经消毒灭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含有供组织细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还有调节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由外植体发育成试管苗,脱分化阶段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分化阶段愈伤组织细胞经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试管苗,此阶段需要光照,原因是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

- 8 - / 12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版

含解析

答案:(1)无机物 生长素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有丝分裂 分化 (3)培养基 芽发育成叶,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 (4)选择性表达

9.月季因花色艳丽、芬芳迷人而被称为“花中皇后”,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而用于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流程是:制备MS固体培养基、________、接种、培养、移栽、栽培。

该实验能成功培育出植株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配置培养基时,需要根据各种母液的________,计算用量。将分装好的培养基进行________灭菌。

(3)下图为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对月季叶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①蔗糖浓度为________,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将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________(填使用顺序),提高分化频率,有利于重新分化成根或芽。

③蔗糖浓度为90 g·L-1时,无愈伤组织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外植体消毒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浓缩倍数 高压蒸汽

(3)①30 g·L-1 该浓度的蔗糖既能较好地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又能为细胞提供充足的碳源

- 9 - / 12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版

含解析

②脱分化 同时使用

③培养基渗透压过大,导致细胞渗透失水而死亡

10.菊花的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的消毒: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冲洗干净。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________中摇动2~3次,持续6~7 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吸干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________中1~2 min。取出后,在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其目的是________。

(2)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启动细胞分裂、B________(填名称)、再分化的关键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通过B过程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枝条韧皮部细胞形态结构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操作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对外植体、超净工作台等消毒,对________________等灭菌,实验操作过程都要在________旁进行。试管幼苗的获得证明菊花体细胞具有________性。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消毒等操作过程,偏重操作过程的考查。(1)外植体的消毒过程中: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 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吸干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 min。取出后,在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

- 10 - / 12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k38o5hp9a3xy6q955p40ne2d1fp330147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