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08
教学内容 元素周期律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以及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知识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教 学 目 标 能力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德育 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迄今,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00听讲、思考 多种,化合物更有二千多万种,如果 不找出它们的内在规律,便是一堆杂 乱的知识,难以掌握,也不能有效应 用。因此早在200多年前,当人们知 道的元素还只有几十种的时候,就开 始了寻找元素间相互联系的艰苦工 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1869 年由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成功地对 当时已知的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并 总结出了重要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怎 样的呢?这是本节要研究的课题。 记笔记 [板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讲述]周期律: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可通过季节的变化、计时的方法等 说明周期性。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也有周期 性变化。 阅读 阅读p.96第一段文字 [提问]什么叫原子序数?它与原子组回答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成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板书]一、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投影(1)]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板书]1。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投影(2)]1~18号元素的电子层结构 归纳规律 [板书](呈周期性变化) [板书]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投影(3)]1~18号元素的半径 归纳 [板书](呈周期性变化) 完成表5-7 [板书]3.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投影(3)]1~18号元素化合价 归纳 [板书](呈周期性变化) 完成表5-8 [讲述]从以上讨论,我们了解到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都是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如果继续对19号及以后的元素进行研究,会发现情况复杂些,但总的趋势仍然是相同的。 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性质各异,但通过研究归纳,它们的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也可以分为两大类:金属和非金属。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碱金属就是典型的金属元素,表现出典型的金属性;卤素就是典型的非金属。表现典型的非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也有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趋势,这是元素周期律的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下节课将具体研究。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课内容。 (一)原子序数。 (二)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 记笔记 边笔记,边思考记忆 根据投影的表格进行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对本课内容以及主族元素有整体的认识。 通过投影节省时间,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进行记忆和对比 培养学生的思考、归纳能力 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为: (1)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由1渐增至8(第一周期为2),达到稳定结构,即完成1个周期,然后开始下一个周期;下一个周期并不是上一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依次增加一个电子层。每周期结束元素为稀有气体。 (2)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每一周期半径都是由大到小(稀有气体原子半径暂不研究),但并不是简单重复,随着周期数的递增,相应的半径依次增大。 (3)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最高正价从1依次升高。从周期的中部开始出现负价,负价也是依次升高。化合价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金属元素通常没有负价,非金属元素都有负价;第二,氟和氧有特殊。氟不显正价,氧不显正六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