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病虫害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2:57: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昆虫的基本特征:

昆虫除具有节肢动物的特点外,一般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成虫阶段: 1、体躯:分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

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 昆虫纲繁盛的原因

(1)有翅能飞 (2)繁殖力强 (3)体小势优

(4)取食器官多样化

(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 (6)适应力强

?

? 昆虫的头部划分为3种类型:

1.下口式:口器向下,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大致垂直,称为下口式。蝗虫、蟋蟀等。2.前口式:口器向前,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钝角或近于平行,称前口式。虎甲、步甲、草蛉等 。 3.后口式: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锐角,称为后口式。蝉、蝽、蚜虫等 。 ? 触角

? 复眼的功能:分辨物体的距离,看清物体的形状,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能分辨光谱中

许多光的颜色。

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功能:只能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 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因种类、食性、取食方式不同有特化。

构造:由上唇、上腭、下腭、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 ? 昆虫的胸部

(一)构造:分三节,前、中、后胸。每节由背板、侧板、腹板组成。

(二)附器:足和翅 1. 足:

1)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组成。

2)类型: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游泳足、捕捉足、携粉足、攀援足、抱握足。 2. 翅的构造:一般为膜质,由体壁(胸背板)垂下物延伸而来,翅上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翅脉,为气管加厚形成的。 翅脉:有纵脉和横脉

翅的类型:膜翅、复翅、鞘翅、半翅、鳞翅、毛翅、缨翅、平衡棒 ? 昆虫的生殖方式:

1. 两性生殖(卵生):通过雌雄交配,卵受精以后产出体外,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

式。大多数种类的昆虫的繁殖方式属于这种,如以卵越冬的种类,蚜虫的越冬代;多数种类的蛾蝶类昆虫。 2.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雌虫不需要经过交配,卵不经过受精即能发育成新个体的

繁殖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偶发性孤雌生殖:在正常的情况下营两性生殖,偶尔可能出现为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舞毒蛾、枯叶蛾等。所产生的后代有雌、雄两性。

(2)经常性孤雌生殖(永久性孤雌生殖):有些昆虫在其全年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单性生殖的习性。如有些膜翅目昆虫中的蚂蚁、蜜蜂,经常产下一部分未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雄性,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有些种类至今未发现雄虫,如有些叶蜂、瘿蜂、小蜂、竹节虫、粉虱、介壳虫、蓟马、蓑蛾等。

(3)季节性孤雌生殖(循环性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变化而交替进行。如多数的蚜虫。这种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现象。春夏季:孤雌生殖。秋季:两性生殖

3、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以上即多个胚胎的生殖方式。多达数百个至上千个,性别由卵是否受精而决定,未受精卵~雄虫,受精卵~雌虫。

4、幼体生殖:有些昆虫的在幼虫期就能生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幼体生殖。凡进行幼体生殖的昆虫产出的都不是卵,而是幼虫,所以也可以认为是胎生的一种形式,也涉及不到两性生殖,所以又可以看成是孤雌生殖的一种类型。如瘿蜂科、摇蚊科的幼虫。 5、卵胎生:卵在母体内直接孵化而产出幼虫的生殖方式。但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昆虫的胚胎发育由卵黄供给营养,而哺乳动物由血液供给营养。

? 昆虫的个体发育

(一)卵期

卵的形状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卵圆形、肾形。如直翅目、双翅目、寄生性膜翅目许多昆虫的卵大都属于这种类型。此外还有: 桶形:多数椿象的卵。 瓶形:金花虫(叶甲)、菜粉蝶的卵。 纺锤形:种蝇、蚱蝉的卵。

半球型:夜蛾类的卵。

球形:介壳虫、有些蛾类的卵。 扁圆形:家蚕的卵。 鸟卵形:金龟子的卵。 丝柄卵:草蛉的卵。 (二) 幼虫期 (1)无足型幼虫 (2)多足型幼虫 (3)寡足型幼虫 (三)蛹期

蛹的类型通常可分为三类。 离蛹:或称裸蛹。附肢和翅不固着在蛹体上,能自由活动,肢节间也能活动。如脉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长翅目。

被蛹:附肢和翅固着在蛹体上,不能离蛹体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如鳞翅目蛾蝶的蛹。

围蛹:幼虫最后脱皮是把旧的表皮形成一个坚硬的桶形蛹壳,实际上壳内是一个离蛹。为蝇类所特有。 (四)成虫期

1. 雌雄二型现象: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生殖器官)以外的形态上的差异。如虫体大

小、翅的变化、口器、触角、发育、听器等。如介壳虫、尺蠖、菜青虫、舞毒蛾。 2. 多型现象:在同一种群的昆虫中,往往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上存在着多种分化,

即使是同一性别也有不同类型的现象。除在形态颜色上不同外,还表现出分工的不同,如白蚁、蜂类等社会昆虫。

?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过程中,须经过一系列形态上和内部器官

的变化,成虫和幼虫有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 世代:昆虫由卵发育为成虫为止的发育周期为一个世代,或称生活周期。(昆虫从一个

新个体(卵或初龄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并能产生新个体的个体发育史。) ? 生活年史: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到第二年越冬虫态结束为止的发育史,或一年内

发生的世代数。

? 世代重叠:当一年中发生代数较多时,前后世代间常有首尾重叠的现象,世代间界线不

清,称为世代重叠。如蚜虫等。 局部世代:有些昆虫在一个世代中一部分个体继续发育下一代,而另一部分个体则进入冬蜇或休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局部世代。如桃小食心虫。

如何计算世代的开始:习惯上一卵期为起点,既有当年成虫第一次产卵算起。 ? 休眠:昆虫常因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进入或接近停止生长发育的蛰伏状态,这种现象称为

休眠。

? 滞育:有些昆虫在生活史中某一虫态,不论环境条件适宜与否,都要停止生长发育和生

殖,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经过某一因子刺激后(低温、光照)才重新恢复发育,这种有规律的停止生长发育的现象称为滞育。

影响滞育的因子:有光照、温度、食物等。其中以光照的作用最大,温度次之。

? 昆虫的主要习性:

1. 食性

按取食的食物性质,通常可分为

植食性:是以植物的各部分为食料,如粘虫、莱蛾

肉食性:是以其它动物为食料,又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它们在害虫生物防治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七星瓢虫、草蛉 、寄生蜂、寄生蝇等。

腐食性:是以动物的尸体、粪便或腐败植物为食料,如埋葬虫、果蝇和舍蝇等。 杂食性:是兼食动物、植物等,如蜚蠊。 按取食范围的广狭,可分为:

单食性:是以某一种植物为食料,如豌豆象只取食豌豆等。

寡食性:是以1个科或少数近缘科植物为食料,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多食性:是以多个科的植物为食料,如棉铃虫 2. 趋性

是昆虫对某些外界环境的刺激表现出或趋或避的定向反映。趋向刺激来源的称为正趋性; 避开刺激源的称为负趋性。按照对不同刺激物如光、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的反映可分为:趋光性、趋热性、趋化性、趋水性、趋触性、趋音性。其中以趋光性、趋化性最重要。

趋光性:很多昆虫对光都很敏感,尤其是短光波对其有很强的诱惑力,这是利用黑光灯诱集害虫的进行测报和防治的科学依据。很多昆虫特别是夜出性的种类,如蛾类、蝼蛄、金龟子、叶蝉、飞虱等。

趋化性:是昆虫对一定的化学物质刺激产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嗅觉器官。如用糖醋液诱杀粘虫、小地老虎、梨小、苹小卷等。 3. 群集性

昆虫在田间常以同昆虫大量的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是昆虫常见的一种行为。 4. 迁移性——扩散和迁飞

昆虫的迁移是在多变的环境里对空间在行为上、生理上的一种反映,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 5. 自卫性

昆虫在长期适应环境的演化中,获得了多种多样的保护自身免受其害的习性。 假死性 拟态 保护色

? 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或在种苗、球根、鲜切花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程序受到干扰,导致组织上或形态上产生不正常的状态,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经济或其他损失,这种现象称之为园林植物病害。这一系列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病理变化过程,称病理程序。 ?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 植物种类及配植的多样性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对许多病害的传播不

利。另一方面为某些互为病原菌转主的病害传播提供了方便。

2. 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为病害终年发生、扩散和蔓延提供了条件。 3. 立地条件差、抗逆性差等.

4. 防治措施的特殊性。化学防治受到一定的限制;古树“外科手术”; ? 病害的原因:植物、病原、环境条件

(1). 植物

为病原物提供必要营养物质及生存场所的感病植物,称为寄主。 当病原作用于植物时,植物本身会对病原进行积极的抵抗。

当植物的抵抗能力远远超过某一因素的侵害能力时,病害就不能发生。

搜索更多关于: 病虫害 的文档
病虫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k9306ttkm667gj1yjqg01k8300wxv01cp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