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课程主要考点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节 战略的性质与类型
一.战略的性质P22(简答)
“两次竞争”:第一次是战略上的较量;第二次是市场较量。
二.企业战略P22(选择、简答)
是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条件,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三重要的层次,即企业总体战略、事业层战略、职能战略:
(一) 企业总体战略
又称为经营战略,是对企业整体经营方向,原则,方针所作的规定。
(二) 事业层战略
又称为竞争战略,或称为业务层次战略或者SBU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
(三) 职能战略
又称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研究开发,生产作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
三.企业战略管理P23
(一)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选择、简答)
是依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并根据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制定新战略的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1 整体性 2 长期性 3 权威性 4 环境适应性
(二)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重点)P24(简答) 1 确定企业的使命
2 明确企业的目的和目标
是用来回答企业准备在长期和短期里所要完成的任务。 3 企业战略条件分析
包括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以及战略态势分析。 4 制订战略方案
分成三个步骤:1 轮廓设想 2 精心设计 3 战略执行前景预测 5 战略方案选优
4项检验:1 目标一致性检验 2 产业结构检验 3 能力检验 4 可行性检验 6 战略的实施与修正
1
第二节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环境的基本概念P25(选择)
微观环境包括那些直接影响企业履行其使命状况的行动者,供应商,各种市场中间商,顾客,竞争对手等。
宏观环境包括那些影响企业微观环境中所有行动者的较广泛的社会力量或因素,包括人口的,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法律的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力量和因素。
二.企业宏观环境的构成P25(选择、简答)
是指那些来自企业外部会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
(一) 人口环境,包括:人口规模,地理分布,年龄分布,迁移等因素。
(二) 经济环境,包括:1 宏观经济形势 2 本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 3 企业直接经济环境
(三)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包括:生产的布局,人的生存环境,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等。
(四) 技术环境
1 基础通用技术 2 相关技术,是指介于基础技术和本行业技术间的技术 3 本行业技术,即形成企业产品的重要技术
(五) 政治法律环境
1 以促进竞争,促进公正交易为目的的反垄断法
2 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目的的有关标识,计量,包装,广告等法令和条例 3 保护自然环境为目的的种种法令和条例等等
(六) 社会文化环境
是指社会结构,社会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
企业宏观环境的变化呈现三种不同状态:(选择)
1 相对稳定状态 2 缓慢发展状态 3 动荡不定状态
三.企业的产业环境分析P27(选择、简答)
产业环境决定了企业参与竞争的领域特征。
(一) 产业的特性
(二) 产业的寿命周期分析
2
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三) 产业的发展状况
(四) 产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产业中的竞争结构是决定产业竞争规划和激励程度的根本因素。
五种竞争力量:(选择、简答)
1 顾客:是指那些有意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和机构的集合,通常称此集合为目标市场。
顾客群分下列五种:消费者市场,工业市场,转售商市场,政府市场,国际市场
2 现实竞争者:是由一些现在就与其目标顾客发生联系的厂商组成的。
3 潜在竞争者
影响潜在竞争者进入该行业的是行业壁垒。
形成行业壁垒的因素主要有:
(1) 规模效应 (2) 差别化效应 (3) 专有技术和资金投入规模 (4) 政府政策和法律规定 (5) 销售渠道的控制 (6) 最佳原材料来源的控制
4 替代品压力
5 供应商
是向企业及其竞争对手供应它们为生产特定的产品和劳务所需的各种资源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第三节 企业资源和能力分析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P31(选择、简答)
是企业独有的,能够支撑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要素:
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
企业核心能力对与其战略制订的意义在于,企业合理的经营业务结构应该是其核心能力的最佳体现。
二.核心能力的特性P32(简答)
(一) 有价值的创造能力; (二) 异质性; (三) 难模仿性; (四) 不可交易性; (五) 扩展性; (六) 动态性;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