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四调考试试卷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巻(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8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題,每小题2分,共4分,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莽出土情祝,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C.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
B.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 D.私人占有财务和商品交换
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上的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投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将该事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3.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6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相反,周桓王在位二十多年,曾五聘于鲁。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
A.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C.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
B.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 D.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4.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这些措施
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
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 D.反映出贵族政治再次复兴
5.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C.与政治中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6.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儒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这一材料表明当地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 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
7.明初,政府在江南地区大量设立官田。下表为这一时期苏州、松江官田和民田比率表。明政府的这一做法
A.刺激了江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巩固了江南经济的重心地位
B遇制了地主和官僚势力的膨胀 D.加强了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8.康熙九年(1670年)由于“年荒米贵”,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工,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 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B.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9.下表为民国某时段山西张庄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可判断这一时段是
A.1924-1927年
B.1934-1937年
C.1938-1942年
D.1944-1947年
10.二十万军(注:国民党军队)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创作这首充满豪迈气概的词,反映出他 A.号召民众做好抗日持久战的准备 C.确定将革命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
B.重视思想动员对革命保障的作用 D.带领全党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11.1980年深圳开发区政府计划通过出租土地换取资金,但反对意见很大,理由是;共产党的国土怎么可以出租给资本家?一位叫骆锦星的干部翻遍马列原著找到恩格斯的一段语录(如图),之后大多深圳干部通过流利背诵语录回复质问者。这表明当时
A.“左”倾思想影响依然存在 C.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改变
B.姓资姓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D.马列主义是体制突破的唯一依据
1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你们当中有些人有主宰的力量,而神在创造这些人时,掺入了黄金…有一些人由白银铸造而成,他们将作为辅助者…另外那些将成为农夫或工匠的人,则是用铜与铁打造的。”这说明柏拉图 A.对雅典民主制度持赞美态度 C.理性思考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强调神高于一切 D肯定了人的平等
13.在罗马共和国向海外扩张的同时,罗马的外事裁判官不断进行司法活动。他们在裁判案件时,以行为是否“出于善意”为衡量标准,而无论主体身份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都能够得到法律保护。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实践 A.开创了人文主义的先河 C.践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B.推动新的法律契约关系形成 D使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4.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癩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C.讽刺了工业文明
B.突出了人文精神 D.表达了理想幻灭
15.马丁?路徳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即使是在现世,他们也是自由的……基督徒还具有“肉体”属性,因此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马丁?路徳的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C.反对禁欲主义
B.否定教皇权威 D.强调王权至上
16.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人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的目的在于 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
B.
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
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
17.18世纪初,西方大部分国家都有了“日报”“杂志”等新型传媒形式;与此同时,法德等国涌现出大量的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很多地方出现了“阅读会所”。这些现象
A.主要目的是解决文化扫盲问题 C.促进当时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
B.是工业革命开启的重要原因 D.是启蒙思想传播的必然结果
18.有学者这样评价《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如此状况的共和制度不是一个派别所理想的制度,而是当时各主要派別能够接受的政治制度,”这说明 A.该宪法违背历史进步的潮流 C.法国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 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B.妥协是推进民主的途径 D.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
19.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是复杂的民主,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如下图所示。下列各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