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1)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
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 社会研究的特征:
A.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主题指的是涉及的现象领域或范畴。社会研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有关社会的。意味着社会研究的对象必须包括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必须包括人的社会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B.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所谓经验性,指的是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即社会研究只针对那些可以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感兴趣。 C.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对于一个问题能否科学地进行探讨,首先依赖于这一问题是不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社会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
(3)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B. 研究的干扰性
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现象是一种与自然现象有着根本性质差别的想象。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外,有时还会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社会研究的困难不只体现在变量多、原因复杂,还体现在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研究时,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也比较多。 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学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要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保持一种客观的、超然的态度。就要困难得多。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一:方法论
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二:研究方式
指的是研究搜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简介 图1.1 研究方式 子类型 资料收集方资料分析方研究的性质 法 调查研究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实验研究 实地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结构式观察 量表测量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 个案研究 文献研究 无结构观察 无结构访问 定量 定性 定性分析 定性 统计分析 定量 法 统计分析 定量 统计资料分官方统计资统计分析 析 二次分析 内容分析 料 他人原始数据 定性分析 历史比较分文字声像研析 究 历史文献 三: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具体的方法和技术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资料收集和分析是社会研究过程中的两项重要任务,与四种不同的研究方式相对应,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见书P9。
四:社会研究发放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演技 一:方法论背景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据图表。 哲学基础 研究范式 逻辑过程 理论模式 主要目标 定量研究 实证主义 科学范式 演绎推理 理论检验 定性演技 人文主义 自然范式 归纳推理 理论建构 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分析方法 主要方式 资料收集技术 研究特征 系 统计分析 实验、调查 文字描述与阐释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 量表、问价、结构观察主观 等 客观 第四节:研究的过程
五个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一:研究的主要阶段
(1) 选择问题阶段
选择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问题一旦确定,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研究问题选择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研究工作的成败,决定着研究成果的好坏优劣。
(2) 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的全部工作是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3) 研究的实施阶段
具体感测研究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因而,也将此阶段称为资料收集阶段。 (4) 资料分析阶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