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文阅读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 2:55: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给哥哥发发发飒飒古诗文阅读篇:文言文比较阅读综合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 ) (3)不以千里称也( )

(2)愿子还而视之( ) (4)去而顾之( )

△ △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真不知马也。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3.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 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

5. 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1—5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给哥哥发发发飒飒【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鲜有闻(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3.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 【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7题。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4)执策而临之(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师读( ) (2)以袜实米( ) (3)负以致师( ) ...6.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给哥哥发发发飒飒7. 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C. 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 而顷刻两毙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 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 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 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5.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1~4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

给哥哥发发发飒飒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广故数言欲亡 亡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文阅读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kx537017b3pit886asl2xn8u9whcj004c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