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途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意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2.难点:应该让学生懂得我国南、北方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差异。如:北方区域内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而东北林海雪原中也有白雪覆盖的亚寒带针叶林;南方区域内以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海南岛也有热带风光。
三、【教材分析】
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教材“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等知识。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进行了阐述。
学习时,要注意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利用合作和探究方法,再加之老师的引导,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六、【教学方法】
1.第一课时:师生互动(教师问题诱导、学生讨论分析、对比探究方法相结合。)
2.第二课时:设计一场辩论会。 七【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八、【课前准备】
1.相关ppt课件。
2.让班内有南方亲戚的学生在课前用打电话的形式相互交流各自所在地方的自然景观,了解南、北方存在的差异,并在课上讲述。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法。
1. 教师音频播放两首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河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教师提问:判断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些地区?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第一首描写的是我国的北方地区,第二首描写的是我国的南方地区。 第一首出现了雪、山等景象,第二首出现“荆”“吴”的地区。
教师补充:荆就是荆楚,泛指楚国,现范围大致是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省,吴就是吴越,泛指江南地区,具体是江苏与浙江省,荆吴就是吴楚,也就是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2.教师用ppt展示一幅中国地形图,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板书: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二)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对比归纳法)。
1.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1)ppt展示中国地形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范围,学生互相讨论,找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秦岭淮河一线,找出它的特征,并讨论它的其他地理意义。 板书: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四六人为一组,举手发言。 学生回答: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2)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填写学生答案。 板书“其他地理意义”(注:教师空出不填,其原因是,此项答案需要学完本节课的知识才能总结得出,因而教师只需在黑板上留出空位,提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
其他地理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2.一月份0度等温线??。 3.水稻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4.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5.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2.地形:
(1)ppt展示南北方的地形差异图。
教师提问1: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和南方地区位于哪几个阶梯上呢? 提问2:位于这几个阶梯上的南北地区,在地形上 都有哪些差异呢?它们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板书:列表:地形(学生讨论期间)。
学生观察并讨论。
学生:在第二、三级阶梯。 北方地区地形主要是: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有: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是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是: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主要地形区是: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表格。 3.气候。
(1)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自身感受,大概说出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板书:接上一表,增进一栏“气候”。
学生甲:冬季北方比南方寒冷,夏季南方比北方炎热; 学生乙:南方降水量多于南方 老师填写学生回答的答案。 (2)(在讨论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学生再次进行讨论,总结四幅图的特点。
学生回答:北方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最冷月(1月)平均在0℃以下,;南方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最冷月(1月)平均在0℃以上,年降水量多;
教师补充:除了同学们所说的外,北方的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月份,在此期间,降水量较多,其他时间降水量较少,因而降水季节明显;南方一年四季降水量都比较多; 南方的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板书:南北方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气温及气候特征,教师补充学生答案并共同完成表格。
(3)教师出示南北方气候对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以加深记忆。 4.河流流量:
(1)教师ppt展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提出疑问: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板书:教师接上一个表格,增进“河流流量”一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