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讨论,举手发言。
学生回答:可以看出,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为南方降水比北方降水多。
教师补充: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由于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大,因而长江的河流量大于黄河;因此可以看出河流流量与降水的关系:一般而言,河流流量的变化随降水增加而增加,反之则减少。 (2)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此栏。
(3)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材习题“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
5.植被类型。
(1)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幅景观图。 教师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一样吗?为什么? 板书:接上一表,增进一栏“植被类型”
学生回答:不一样。 北方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因为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2)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教师进行总结,一同完成表格。 (3)教师出示南北方景观图,加深学生记忆。 6.课堂小结。
(1)教师:北方和南方除了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上等方面有差异以外,你还能举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其他差异吗? 板书:增进一栏“其他差异”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2)【 拓展】
思考:形成北方和南方在河流流量、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都是因为什么?
教师提示:结合表格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互相讨论。 学生回答:气候。
教师补充、总结:造成南北方在这些方面之间的差异的确是气候,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个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而在我们答这类题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力求完整。
(2) 最后教师结合表格引导学生,回顾并归纳总结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
(三)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1.教师承转:(1)学习了南北方在自然地理上的差异,下面就让我们再看看它们在人文方面上的差异。
(2)让学生仔细读教材上的两幅图,然后相互讨论,完成表格。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农耕制度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方式:读图基础上,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回答过程中,较难的问题,教师提示,诱导;不准确的答案,教师纠正,总结,然后,与学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让学生结合自己看过的电视剧中的场景、旅游经历、收集到的图片或其他各种资料,互相讨论,完成表格中的“其他不同”一栏。 (1)教师提示:饮食,服饰,传统节日,音乐等方面。 教师总结:饮食:北方主食面和小米,南方主食米饭; 音乐:北方音乐豪放音乐粗犷,南方音乐柔 和等;
交通运输:南方人以水运为主,出门多乘船; 北方人主要以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
马车。
传统民居:北方房屋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房屋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2)方式: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北方主食面和小米,南方主食米饭;北方音乐豪放音乐粗犷,南方音乐柔和等;
教师补充:除此之外,南方人出门乘船,北方人主要坐车等等。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炼概括,完成表格。
3. 教师ppt出示南北方在人文地理上的系列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之间的差异,从而帮助记忆.
4.课堂小结:结合表格,总结南北方的人文差异。
(四)、回顾与总结。
首先,教师结合两幅表格,引导学生对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
作一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其次,对学生在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和把握上存在的其他疑问,老师给予解答。
(五)作业布置。
(为第二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1. 教师给出一个题目:《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 2.教师: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收集关于南北方地区的其他资料。 提示:结合题目,觉得住在北方好的学生收集适合于生活北方的资料,觉得生活在南方好的同学收集南方的资料。(可从气候、生活习惯等方面收集)
十、教学评价和反思。 (一)评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区域内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整节课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由教师进行问题诱导,学生之间间互相探究讨论,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了、主动合作探究。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二)反思。
1.课程内容量加大,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及时跟上进度。 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要被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环节束缚,实时调整,学生在不断生成,我们的教学活动也要不断生成新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承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以及学生在课后对资料的进一步搜集,学生对南北方地区的学习已经比较完整,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这节课,由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喜欢住在南方的学生为一组,喜欢住在北方的同学为一组),举行一场题目为《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辩论会。
板书: 《生活在北方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好》辩论会
二、具体步骤。
1.分组准备(时间五分钟); 2.正方:生活在北方好
反方:生活在南方好 主持人:学生毛遂自荐
3.组内各成员对各自收集的材料进行整合,准备发言。(五分钟的时间) 4.正式辩论(二十分钟)。 5.教师总结(五分钟)。
三、教学原则。
1.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发言。
2.在学生辩论期间,教师要做笔记,对学生在辩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
3.教师不参与辩论,也不偏袒某一方。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
(一)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再一次系统的复习,消化和吸收,通过辩论会的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
1.辩论时间较短,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进来。 2.辩论过程中,正反方的观点存在言不达意的现象。 3.学生的反应能能力欠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