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遗传的基本规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1 11:05: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二 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纲解读】

本专题包括必修2第一章孟德尔的两个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在高考中不但必考而且是属于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其考查内容包括 ①两大定律的有关计算,学会用分离定律去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②两大定律与减数分裂的联系。③两大定律与育种实践和人类遗传病的联系。④伴性遗传的特点及有关概率的计算。⑤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的实验思想

该专题考查形式多样,其具体包括①选择题考查两大定律的简单计算、适用范围及一些基本概念。②非选择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问题。③实验题考查显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及基因位置的确定。并且考察时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及遗传概率的计算,另外多对基因的考查也是近几年考察的重点。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核心知识梳理】

一、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思考问题:

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某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②显隐性如何判断,试小结方法。

③联系减数分裂知识,分析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

④基因型相同,表现型是否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是否一定相同?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对相对性状 n对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的对数 等位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F1的配子 F2的表现型及比例 F2的基因型及比例 一对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种,比例相等 2种,3:1 3种,1:2:1 二对 n对 二对等位基因位于二n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 n对同源染色体上 4种,比例相等 2n种,比例相等 4种,9:3:3:1 2n种,(3:1)n 9种,(1:2:1)2=4:3n种, 2:2:2:2:1:1:1:(1:2:1)n 1 4种,比例相等 2n种,比例相等 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从而进入同一配子中 将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测交表现型及比例 遗传实质 实践应用 2种,比例相等 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从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纯种鉴定及杂种自交纯合 1

联系 在遗传时,遗传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问题设置: ①孟德尔遗传实验使用了什么科学方法?该方法有哪几个环节?分别做了那些实验? ②豌豆作为遗传学才具有哪些优点?玉米、小麦、果蝇又有什么特点呢?

③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分别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验证? 三、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连续遗传 实例 抗维生素D佝偻病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男病其 一定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女病其父亲、儿子一定病 伴Y染色体遗传 只有男性患病 思考问题: ①伴性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②如何判断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如果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完成,怎么设计? ③当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时,性状遗传是否还与性别有关?试举例说明。

【典例剖析】

例1(2012江苏卷)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1.答案:D

2.考点:孟德尔实验方法和操作 【课堂训练】:

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译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4.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5.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6.(14福建卷)28.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第二课时

【典例剖析】

(12江苏)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 请回答

-4

3

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 ;Ⅱ-5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

【解析】:1.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2)①HhXX HHXY或HhXY ②1/36 ③1/60000 ④3/5 2.考点:遗传系谱及概率计算

方法突破:1. “四定法”解答遗传病试题

(1)定性:即确定性状的显隐性。(2)定位:即确定基因的位置(在常染色体上或性染色体上)。 (3)定型:即根据表现型及其遗传方式,大致确定基因型,再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基因组成确定其基因型。 (4)定量:即确定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根据已知个体的可能基因型,推理或计算相应个体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 口诀:父子相传为伴Y,子女同母为母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

2. 遗传概率求解范围的确定

在解概率计算题时,需要注意所求对象是在哪一个范围内所占的比例。 (1)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归属,凡其后代均属于求解范围。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要避开另一性别,只看所求性别中的概率。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性别本身也属于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率(1/2)列入范围,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4)对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在女性或男性中的概率与在子代中的概率相等。

(5)若是性染色体上的遗传,需要将性状与性别结合在一起考虑,即在具体某一性别中求某一性状所占的比例。

【课堂训练】

1. 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 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4

Tt

T

T

搜索更多关于: 遗传的基本规律 的文档
遗传的基本规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l35r01los55t2g9600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